登录 注册 退出 English

咨询电话:010-66083260

捐赠热线:010-66055848

传真号码:010-66020903

电子邮箱:ccf1994@126.com

总会微信服务号

总会微信订阅号

  • 首页

  • 总会概况

    • 总会介绍
    • 会标及释义
    • 总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本届理事会
    • 往届理事会
    • 联系方式
  • 新闻资讯

    • 时政要闻
    • 民政要闻
    • 总会资讯
    • 会员动态
    • 慈善聚焦
    • 通知公告
    • 媒体报道
    • 慈善人物
    • 慈善视频
  • 慈善项目

    • 扶贫济困
    • 健康医疗
    • 助老扶幼
    • 灾难救助
    • 文化教育
    • 社会服务
    • 科技环保
    • 专项基金
  • 会员网络

    • 申请加入
    • 会员动态
    • 会员名单
  • 党建工作

    • 党建资讯
  • 我要捐赠

    • 在线捐赠
    • 捐赠方式
    • 捐赠查询
  • 志愿服务

    • 志愿者注册
    • 志愿服务动态
    • 志愿者风采
    • 政策法规
  • 信息公开

    • 在线捐赠公示
    • 线下捐赠公示
    • 审计报告
    • 总会年报
    • 慈善年鉴
    • 专项公示
    • 新闻发言人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 总会制度

新闻资讯

  • 时政要闻
  • 民政要闻
  • 总会资讯
  • 会员动态
  • 慈善聚焦
  • 通知公告
  • 媒体报道
  • 慈善人物
  • 慈善视频

项目推荐

  • 紧急驰援抗洪救灾

  • “慈善情暖万家”扶弱济困项目

  • 慈爱孤儿工程

  • “为了明天 关爱儿童”项目

  •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

  • 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

  • 一张纸献爱心行动

  • 藏区千名贫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

我要捐赠

  • 在线捐赠

    ONLINE DONATION

  • 捐赠方式

    DONATION METHOD

  • 捐赠查询

    DONATION QUERY

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精准帮扶 托举希望 —— 常熟市“善美”助学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2025-09-08 09:59

来源:本站

  日前,2025年江苏省常熟市“言子基金”慈善助学启动仪式现场,学生代表小毛接过助学金时眼眶微红,一句“未来也要成为传递温暖的人”,道出了众多受助学子的心声。这场仪式的背后,是常熟市慈善总会20余年深耕慈善助学的坚守 —— 从单一的资金帮扶到“物质+精神”双保障,从本土覆盖到跨区域联动,从“保障学业”到“育人成才”,常熟正以慈善为笔,为困难学子绘制着兼具温度与广度的成长蓝图。

本土深耕:从“解燃眉”到“筑体系”

  “助学金不仅是物质支撑,更是让我相信困难可逾的底气。”学生代表小庄的感言,折射出常熟慈善助学的核心转变。自2002年起,市慈善总会已累计资助各类困难学生31018名,助学金额达4964.46万元,而这组数字的背后,是一套不断升级的“全链条助学体系”。

  在帮扶对象上,常熟持续拓宽边界:2018年将支出型困难家庭子女纳入范围,为突发变故、因病致贫家庭的学子兜底;2025年“言子基金”更是精准覆盖四类群体——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子女、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支出型困难家庭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当年惠及人数超500人,资金总额逾120万元。

  在帮扶内容上,从“单一给钱”转向“全面保障”:除学费减免、分级助学金外,午餐补助、住宿补助、爱心书包等细节被纳入其中;2022年更是将助餐纳入补助范围、提高助学金标准,让帮扶触角延伸至学生日常。而精神关爱同样不可或缺 —— 通过座谈会、入户走访,市慈善总会持续关注学子近况,鼓励他们以自强不息回报社会。

  多年坚守中,“情暖寒门学子”项目成为标杆,先后斩获江苏省首届“江苏慈善奖·十大慈善项目”“苏州慈善奖·慈善标杆项目”;2024年起,全市助学项目统一整合入“言子基金”,进一步凝聚社会爱心,让“常熟助学”成为一张响亮的公益名片。

跨域联动:以文化为桥连千里

  慈善的半径,从未局限于常熟本土。8月中旬,常熟市慈善总会携手仲雍文化研究会、丽瀑光能等单位,远赴陕西岐山开展“善美常熟 凤鸣岐山”助学活动——20万元捐款中,10万元资助当地100名学生,10万元用于五丈原初级中学空间改造。

  这场跨越千里的善举,源于两地深厚的文化联结。岐山是周文化发祥地,“敬天保民、厚德载物”的精神传承千年;3000多年前,太伯、仲雍从岐山远赴苏南,播撒文明火种,奠定吴文化根基,而常熟正是吴文化重要发祥地,秉承“上善若水、崇德重文”传统。“这不仅是助学,更是对历史情缘的回望,是吴周文化在新时代的交融。”岐山县副县长李璟在捐赠仪式上表示。

  事实上,这并非常熟首次“向外发力”。此前,常熟市慈善总会已在贵州思南、宁夏青铜峡等地开展针对性助学,围绕常熟市委、市政府“南北挂钩”部署在泗洪推进助学项目,以慈善力量助力西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每一次跨省帮扶,都成为连接地域、传递温暖的纽带,让“受助、自助、助人”的火种在更广阔的土地上蔓延。

创新破局:产教融合向未来

  “慈善助学不只是‘帮学生读完书’,更要‘帮学生读好书、好就业’。”在常熟市慈善总会会长徐永达看来,新时代的助学需紧扣城市发展需求,实现“助学”与“育人”“兴业”的深度绑定。职业教育,正是其找到的关键破题点。

  2019年起,常熟着手打造9个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训基地,常熟市慈善总会连续3年每年安排600万元,累计投入1800万元支持建设。2021年基地全部验收通过后,又联合教育局出台《常熟市现代化实训基地运行考核细则》,确保实效。如今,常熟中专、高新园中专、滨江职业技术学校3所院校,已与奇瑞捷豹路虎、长城轴承等9家企业达成合作,完成各类培训超10万人次,既为职业教育注入动力,也为地方产业输送了高素质人才,被媒体称为产教融合的“常熟样板”,该项目更在2022年获评“中华慈善品牌”项目。

  与此同时,针对高校人才的“扎根计划”同步推进。2022年6月,市慈善总会在常熟理工学院设立慈善工作联络处,专项设立“善美常熟”爱心助学基金——连续5年共计出资20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学子、资助困难家庭学生,更通过公益活动、志愿项目,引导大学生了解常熟、扎根常熟。“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将来要建设这片土地。”一名受助大学生的感言,正是该项目的初心所在。

薪火相传:善意循环生生不息

  在常熟慈善助学的版图里,最动人的故事,是“爱心的循环”。父母肢体残疾的小薄,在10年资助下考上大学、成为幼师;单亲家庭的小婷,在帮扶中顺利考入江苏师范大学;依靠爷爷奶奶生活的小骏,因助学金不再害怕“没书读”……如今,许多受助者已从“被帮助者”转变为“帮助者”——他们积极参与校内外公益,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困难学子,让“善意传递”成为一种习惯。

  二十余载深耕,常熟慈善助学早已超越“公益项目”的范畴:它是一座城市的温度表达,让困难家庭学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载体,让吴周文化在善举中交融互鉴;更是一项面向未来的“育人工程”,通过帮好学生、帮好家庭、帮好学校的“三好”体系,为教育扶智、人才培养、共同富裕注入持久动力。(张雨嘉)



版权所有:中华慈善总会 [京ICP备09059580号-5]盗版必究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31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新龙大厦 咨询电话:010-66083260 邮政编码:100032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