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5-07-03 11:12
来源:本站
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护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今年以来,各地通过心理调节、心理训练、心理教育、生涯规划指导等方式为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科学、专业、及时、有效的心理服务,努力创建校园心育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构建校园心理守护网
日前,在湖南省祁阳市文富市镇中心学校“心灵港湾”心理咨询室,六年级学生小敏(化名)正向心理教师倾诉心事。这个曾因父母外出务工而封闭自我的女孩,在学校“心理之友”信箱、热线电话及“心灵港湾”等服务的浸润影响下,已养成主动求助的习惯。
小敏的转变,折射出湖南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据悉,近年来,湖南打破“坐等咨询”传统,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校园日常。除常规心理课程外,自2021年起,湖南以每年5月的“心理健康月”为契机,通过心理游园会、治愈系漫画、亲子沙龙等活动,让心理知识“破圈”传播。
最近,重庆市异洲社工联动黄桷坪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开展阳光成长实验室——“心理气象员”赋能团辅活动,构建了全国首创的校园浸润式心理支持网络。
走进重庆市九龙小学,教学楼角落的“心理气象站”信箱成为学生倾诉的秘密“树洞”。这种去物理标识的“校园微场景改造”,将心理支持自然融入课间10分钟,实现了精准情绪捕捉。此外,学校德育团队全程参与,与社工、医院共同设计培训内容,确保“气象员”化身校园心理健康的前哨,精准掌握三重核心职责:敏锐识别情绪“异常天气”的“发现者”、掌握保护隐私汇报技巧的“链接者”、用日常陪伴传递温度的“慰问者”。
AI融合心理服务新路径
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助力青少年在假期中实现“心”成长,日前,江苏省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多模态综合感官艺术疗愈系统”项目团队携手“博爱青春”团队走出校门,前往秣陵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及南京晓庄学院,举办“艺术疗愈心灵 科技赋能成长”青少年心灵疗愈专题活动。活动融合前沿科技与艺术疗愈手段,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奇旅”。
10岁的浩浩被动态画面吸引:“悠悠的白云伴着轻柔的音乐滑过,让我好像身处其中,感觉更放松了。”团队成员介绍,该系统将AI(人工智能)助力下精准的感知判断力与艺术感染力深度结合,可以显著提升情绪调节的趣味性与接受度,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释放压力、感受心灵温度。
另一边,北京市多校接入“聆心AI空间站”。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两台“聆心AI空间站”静静地坐落于初中楼和华茂楼门口。它们宛如两座充满神秘与惊喜的知识宝库,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在北京市101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北师大二附中海淀学校、北京市八一玉泉中学等院校,“聆心AI空间站”也纷纷暖心上线。
据了解,“聆心AI空间站”是融合了最新AI技术的心理类教育产品。在这个私密的小小空间中,学生们不仅能与几十个不同功能和属性的AI智能体对话,进行心灵的陪伴和疗愈,贴心守护心理健康,还能够体验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高效激发求知欲,提升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精准对接学生心理需求,防患心理问题于未然。各地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不仅让孩子们对于心理健康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也帮助孩子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够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压力和挫折,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张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