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3-03-23 10:05
来源:本站
近日,中国统计学会残障统计分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联合发布了《残疾人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残疾人创业就业激励政策的健全、落实和扶持力度直接关系到残疾人自身与用人单位的积极性。
蓝皮书界定了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核心概念,回顾了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就业支持、就业形态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残疾人就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蓝皮书指出,我国残疾人就业呈现多元形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集中就业为主渠道,到20世纪90年代分散就业后来居上,再到进一步关注重度残障和心智障碍残疾人的辅助性就业,发展到今天的多种就业形式融合拓展,残疾人就业在互联网时代,平台经济、灵活就业(含居家就业等)成为新的增长点。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881.6万人,按就业类型分,其中按比例就业81.8万人,集中就业26.8万人,个体就业63.5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 14.8万人,辅助性就业14.3万人,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250.3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430.1万人。
蓝皮书指出,残疾人创业就业激励政策的健全、落实和扶持力度直接关系到残疾人自身与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部分残疾人仍然有“等靠要”“保生存”的思想,过度依赖社会福利保障措施。究其原因,他们认为即使自己就业了,往往工资也较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开支,而且有了工资收入,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津贴就会被取消,因此他们宁愿放弃就业机会而选择领取稳定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蓝皮书建议,在政策设定上,可以考虑对就业的残疾人延迟一定期限后再取消最低生活保障金或依据工资收入调整津贴额度,鼓励残疾人积极就业,确保残疾人获得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收入。对于要进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相关部门要落实残疾人创业的奖励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残疾人的创业资金负担。此外,各地制定灵活就业多样的支持政策,将残疾人创业纳入中小企业扶持体系中,以政策叠加的形式加大扶持力度,激发残疾人创业的积极性。
据了解,“残疾人蓝皮书”通过对中国残疾人发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已连续六年发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形成了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的整体判断,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数由2011年的52.4上升到2020年的77.2,其中,残疾人生存保障指数由2011年的47.8上升到2020年的84.1,残疾人发展提升指数由2011年的58.3上升到2020年的68.3,残疾人服务支撑指数由2011年的52.8上升到2020年的76.7。2015至2020年,我国残疾人事业总体平衡发展指数呈现增长态势。2020年残疾人事业总体平衡发展指数为56.1,较2019年、2015年分别增加4.3、7.8,年均增长率达3%,提升幅度明显。(文昱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