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5-03-31 09:59
来源:本站
就业,是残疾人拥抱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在广东,一项项助残就业政策落地生根,一系列创新举措多点开花,为残疾人逐梦之旅照亮前行方向,帮助他们突破身体局限,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广阔的就业天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从非遗技艺传承的崭新尝试,到多元技能培训的蓬勃开展;从赛场技能的磨砺提升,到融合就业的温暖实践,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故事在南粤大地不断涌现。
贴合时代需求
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
李妹一是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的专职绣娘,其壮族刺绣作品备受市场欢迎。和她一样,有185名残疾人从壮瑶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毕业,不少人成为专职绣娘,有的还创业开设工坊。2023年起,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残联将非遗传承与残疾人就业培训结合,推出壮瑶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与此同时,广州市几名听障/语言障碍人士拜师广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在广辉彩瓷艺术研究中心学习广彩,开启别样人生。
非遗与技能培训的融合,既让残疾人有机会接触非遗技艺,又提升了他们的就业能力。此外,广东省残联还结合时代需求,开设咖啡师、洗车师、新媒体运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提升其就业与创业能力。
多维度提升职业技能
推动高质量就业
在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进程中,广东省残联多管齐下,从竞赛激励、线上赋能和线下培训等维度,助力残疾人提升职业技能,迈向高质量就业。
广东省残联引入世赛、国赛高标准培养体系,组织残疾人参与竞赛。目前,已为108名残疾人省赛选手办理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选拔7名残疾人就读省机械学院竞赛班。他们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学习,渴望用技能改变命运,这一举措深受家长认可。
考虑到重度残障人士出行难题,广东省残疾人就业中心编制6个线上课程,提交至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管理服务系统。课程覆盖面点烘焙、电商运营等,采用视频教学、互动答疑等形式,助力重度残障人士居家学习就业。
2024年,该省残疾人就业中心开办“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陶艺制作”“家政服务员(整理收纳)”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和技师授课,为47名学员传授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班帮学员掌握互联网应用知识,“陶艺制作”班激发艺术创造力,“家政服务员(整理收纳)”班让学员掌握实用技能。培训还增设模拟面试等环节,增强学员职业核心竞争力。
多方协同联动
构建残健共融新格局
在珠海市残联的帮助下,孤独症患者天天进入融合工厂工作。如今,天天和20余名孤独症朋友已在此工作近一年。近年来,在广东省残联指导下,珠海、中山等地残联与当地企业合作,兴建融合工厂,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部分企业还针对残疾人需求,进行信息无障碍工具和工作环境的改造。
云浮市白马残疾人呼叫中心是全省首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员工多为重度和轻度肢体残疾人,主要开展呼叫业务等简单工作。该中心不仅提供食宿支持,还重视职业培训,计划3年内提供150个全职岗位和超200个兼职岗位。
此外,广东省残联统筹各地残联建立残疾人就业辅导员队伍,提供政策宣讲等多维服务;打造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兜底保障“三类”就业困难人群;更新残疾人学生信息库,落实助学、就业帮扶项目;开展雇主培训,助力企业开发使用残疾人人力资源;采用线上招聘会等新型招聘方式,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据悉,自2022年实施《广东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来,广东省残疾人就业质量和数量稳步提升,全省城乡就业人数达54.1万人,近三年累计新增就业19.2万人,就业率达63%,较2021年底增加28个百分点。(陈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