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5-04-22 09:45
来源:本站
4月11日下午,贵州省慈善联合会在贵州省图书馆(北馆)举办第一期“爱在贵州·慈善讲坛”。本次活动由贵州省慈善联合会主办,贵州省慈善总会、贵州省图书馆协办。主办方特邀“田字格公益”创始人、贵州田字格实验学校总校长肖诗坚作“吾乡吾土的探索与实践”专题分享。省慈善联合会会长陈鸣明主持并讲话,副会长王扬、副会长兼秘书长何萍出席活动。
肖诗坚创办的“田字格公益”,一共在贵州办了三所示范学校,都在贵州大山深处,分别是正安县的“大山里的未来学校”、贞丰县“稻田里的未来学校”、兴义“峰林里的未来学校”,肖诗坚是这三所学校的总校长,这些学校均以“立足乡土,敬爱自然,回归人本,走向未来”的乡土人本教育理念为指引。
肖诗坚对“田字格公益”的创立和发展历程作了介绍。她说,要想实现乡村教育的真正变革,必须深入考虑和解决乡村孩子的实际需求、乡村教师面临的实际困境、乡村教育未来的发展道路。教育改革应当扎根于乡土,从乡村的文化氛围中吸收养分,让教育与乡村文化紧密结合;教育应当回归到人的本源,以学术研究为中心,顺应人的自然需求和成长规律;教育还应当倡导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鼓励与自然和谐共存;教育的目标是面向未来,不仅要赋予乡村孩子们必要的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品格。
肖诗坚分享了“1+5课程体系”,即在基础课程之上,增加日修课、轴心课、自主修习课、共同生活课、行动与分享五大实践课程。通过该课程体系,实现乡村孩子与乡村教师间共建、共学、共议、共创、共同生活的“五共文化”。强调乡村教育不是培养离开乡村的人,而是培养能在家乡找未来的人。对乡村孩子,要从生存力、生活力、生长力三个方面培育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未来的视野;对乡村教师,要认同乡土文化的丰富性,要重视乡村教育的艰难困苦,要带着乡土智慧走进课堂。
“田字格公益”经过8年的艰苦实践,最终摸索出一种适合乡村儿童、乡村教育的 “乡土人本教育”模式。乡土人本教育迄今已累计惠及100多所乡村小学、20000多名乡村学生、1000多位乡村教师,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贵州省慈善联合会会长陈鸣明高度评价肖诗坚的分享:“我们一起聆听了肖诗坚老师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深受教育、备受鼓舞。这一堂教育领域公益慈善的公开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肖诗坚老师对公益慈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对乡村教育体系化的思考,既有前瞻性、启发性,也有针对性、现实性。”陈鸣明希望以“爱在贵州·慈善讲坛”开讲和创建“爱在贵州”慈善品牌为契机,持续邀请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军人物与爱心实践者,分享公益智慧,传播慈善文化,集聚慈善资源,营造“人人知善、人人崇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良好慈善氛围,助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慈善联合会原副会长朱和平,负责秘书处常务工作的副秘书长冯小山,贵州省文化旅游厅、贵州省图书馆相关领导及省慈善联合会理事、专委会成员和60余名现场听众一起参与讲座活动。(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