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16-04-15 13:53
阅读慈善报刊的朋友,时常会看到一个作者的名字:付俊伟。正是从宣传报道开始,付俊伟与“慈善”紧密地连在一起,他用青春书写慈善,慈善与他成长相伴,共同走过了10年不平凡的慈善之路。
付俊伟今年33岁,现任辽宁省庄河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党支部书记,社会工作师,分管宣传、义工、外联、党建工作,是一位80后的基层慈善工作者。从事慈善工作10年来,付俊伟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投身慈善事业,由一名基层慈善通讯员成长为慈善组织管理者,在慈善宣传、义工服务、对外联络、社团党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现代慈善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本人先后荣获“全国慈善优秀通讯员”、“辽宁省机关档案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大连市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大连慈善优秀工作者”、“庄河慈善人物”、“庄河市优秀慈善工作者”、“庄河市精神文明创建先进个人”、“庄河市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庄河市十佳优秀通讯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付俊伟(左一)出席第二届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颁奖大会
业绩斐然的慈善成果
慈善宣传方面,付俊伟充分发挥写作特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慈善理念,促进道德文明建设。经统计,付俊伟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慈善公益报、友报、辽宁日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半岛晨报、新商报、庄河报、《慈善》杂志、《大众慈善》杂志、《善行天下》杂志等30余家报刊、网媒发表各类稿件8799件次(平均每天2.5件次),其宣传工作经验被收录《全国慈善宣传工作材料汇编》一书。个人主编《庄河慈善》简报197期,编著《大爱无疆慈善情》、《慈善道德文化读本》2部,制作《大爱赞歌》、《大爱先锋》、《滨城彩虹》等慈善专题片6部,编创《庄河慈善三字经》等慈善文艺节目5个。付俊伟还常年向市委、市政府和民政局、文明办、史志办等相关部门报送信息,较好地完成《中华慈善年鉴》、《大连慈善年鉴》、《庄河年鉴》等组稿工作,撰写慈善报告、讲话、发言等各类慈善材料超过百万字。为推动慈善文化建设,在全市开设慈善图书室4个、慈善道德课堂3个、慈善板报墙报30余处,组织义工开展慈善义演50余场次。付俊伟多次代表庄河参加中华慈善成果展、全国慈善博览会、全国慈善宣传工作会议,并作典型经验交流。目前,庄河市慈善总会已建成集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及义工宣传队于一体的立体式、多元化宣传体系,为慈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因慈善宣传成绩突出,付俊伟连续7年被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杂志评为“全国慈善优秀通讯员”。个人撰写的《慈善离我们有多远》论文,获得“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多篇慈善文章获奖、入集。
义工服务方面,付俊伟在庄河市慈善总会上班的第一天,便自觉报名做义工,成为庄河首批慈善义工。付俊伟分管义工工作5年,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民政部关于志愿服务的文件精神,以组织管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服务项目为抓手,以晋星表彰为激励,创新开展慈善义工工作。目前,庄河市建立义工队站163个,开展义工志愿服务项目95个,发展义工8.39万人,义工人数占庄河总人口的8%。按照“工作制度化,活动常态化,项目品牌化”的要求,付俊伟起草《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慈善义工服务活动的意见》、《关于鼓励支持慈善义工积极参与“学雷锋”实践活动的意见》,组织义工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进家庭,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每年年初,付俊伟制定全年义工工作要点,推出接地气、顺民意、解难题的品牌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学雷锋·做义工”十大主题活动和“党员义工进社区”、“学生义工进课堂”、“慈孝敬老进家庭”、“义务耕收进田野”系列服务,常年举行“慈孝敬老”、“佳节慰问”、“环卫清洁”、“无偿献血”、“义卖助学”、“义务理发”、“义务耕收”、“义务植树”、“慈善义演”、“健康义诊”、“社区服务”、“公益宣传”、“特困援助”、“慈善千千结”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与义工56.5万人次,奉献时间260万小时,基本实现了“每周一善”、“每人一善”。2014年7月18日,庄河市委、市政府召开第三次慈善义工志愿服务晋星表彰大会,会上颁发5个义工奖项,共计评选星级义工1285名,推动慈善义工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外联合作方面,付俊伟首先从自身做起,带头捐建个人“万元”慈善基金,每年捐款结对帮扶贫困群众和“三无老人”。本人联系大连市44中学、大连银行中心支行、大连稀有血型协会等外地爱心单位捐赠款物100余万元,为庄河贫困生及困难群体提供有效救助。在做好慈善工作同时,付俊伟密切联系民政部、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华慈善总会及全国各地数十家慈善组织、新闻媒体,为庄河慈善事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2014年,付俊伟历时2个多月,撰写近万字的《庄河市慈善事业发展报告综述》,出色完成第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填报工作。庄河市由2012年全国百强排名第86位跃升第43位,从五星级晋升为六星级“中国慈善百强城市”,成为东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2015年4月,付俊伟联系郭明义工作室,邀请“当代雷锋”郭明义作先进事迹报告,并为“郭明义爱心团队庄河分队”授旗,扩大了庄河慈善义工的影响力的美誉度。
在组织管理方面,付俊伟坚持“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参与制定《庄河市慈善总会档案管理办法》,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慈善组织中率先建成档案标准化管理体系,晋升辽宁省二级档案管理标准。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社团党建工作,连续两届被评为“庄河市先进党支部”。付俊伟在单位推行“每周一学”制度,利用周一例会主持集体学习,开展时事政治、慈善理论、传统文化、专家讲座等学习活动389次,考评测试38次,组织收看《百年潮·中国梦》、《筑梦中国》等政论片13部,系统学习了十八大报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和《道德经》、《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文化,有效提升慈善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
付俊伟(右一)捐建“个人万元慈善基金”救助特困群众
敬业乐善的慈善精神
付俊伟在慈善工作中的感人之处,集中体现在敬业、精业、乐业三个方面:
敬业,不变的工作态度。早在2007年,刚入职不久的付俊伟,白天在单位上班工作,晚上在单位住宿学习,只有到了周末才抽空回家,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慈善工作中,真正做到了“以会为家”。由于岗位性质的关系,付俊伟担负着单位大部分材料工作,每当筹备大会或业务繁忙时,付俊伟更是以本职工作为重,主动加班加点,晚上赶写材料,甚至多次通宵工作。多年的职业生涯,付俊伟注重养成“四有”工作习惯:日有统计,周有计划,月有归档,年有总结。正因为这个良好习惯,他积累了一套完整详实的工作档案,工作中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所需各种材料、信息、数据伸手即来。
精业,不断的工作追求。付俊伟认为,现代慈善工作是集爱心、资源、专业于一体的复合型职业。做好慈善工作,光有敬业精神还不够,还要具备精业本领。付俊伟特别重视学习,经常选购相关书籍,上网查询慈善信息,每天坚持阅读8种报刊,看到有用的知识和文章及时摘抄整理。为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付俊伟还参加多种业务培训,2008年报名全国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并于2013年考取社会工作师(中级)职业资格。2015年,付俊伟从全国千名申报者中入选,参加“慈善千人计划·老牛学院”培训,与国内外慈善公益领域的专家、学者和80名优秀学员进行学习交流,全面提升了慈善工作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
乐业,不息的工作热情。在庄河市慈善总会的3500多个日夜,付俊伟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对慈善工作满腔热忱,用他的话讲“我和慈善有感情”。工作中,付俊伟是“以善为乐”,10年来不忘初心、不改本色,保持着积极旺盛的工作活力,这种热情也影响着同事,形成一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生活中,付俊伟还将慈善感悟写成文章或小诗,与亲友们分享慈善带来的快乐。
付俊伟在庄河市慈善义工志愿服务晋星表彰大会上讲话
坚定执着的慈善选择
从入职庄河市慈善总会的第一天,领导就给付俊伟讲了“日行一善”的故事。这个故事令付俊伟印象深刻,影响着他的慈善观,点燃了他的慈善梦,也为其坚定一生的慈善道路。在慈善工作的10年间,有多家机关单位和企业聘请付俊伟。面对多次职业选择,付俊伟都没有动心。十年慈善,融入他的青春与记忆,也融进他的汗水与真情,这种情缘难以割舍。付俊伟认为,慈善工作虽没有高薪厚禄,但却能用爱心和资源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体现一种职业信仰和人生价值。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更需要千万个青年人的选择和努力。
“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用爱交友,用善立身”。庄河市慈善总会的16字职业信条,如今已成为付俊伟修德力行的处事准则,为之奋斗的慈善追求。
荣誉:2010—2014年,连续5年被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杂志社评为“全国慈善优秀通讯员”;2011年7月, 被评为“庄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2年11月,被庄河市委、市政府评为“庄河市慈善先进个人”;2014年3月,被庄河市政府评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12月,被评为“大连慈善优秀工作者”;2014年12月,被评为“辽宁省机关档案工作突出贡献个人”;2015年3月,被庄河市政府评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5月,被庄河市委、庄河市政府评为“庄河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个人”。
履历:付俊伟同志现任庄河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党支部书记,主管宣传、义工、外联、党建工作,社会工作师(中级)职称。 自2007年至今,付俊伟同志从事慈善工作9年时间,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投身慈善事业,在慈善文化宣传、义工组织建设、开展对外联络、社团党建工作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工作期间,付俊伟同志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慈善公益报、辽宁日报、辽宁法制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半岛晨报、新商报、大连法制报、庄河报、《慈善》杂志、《大众慈善》杂志等3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稿件6380篇(次)。个人编写《庄河慈善》简报190期,编撰《大爱无疆慈善情》、《慈善道德文化读本》2部,制作《大爱赞歌》、《大爱先锋》、《滨城彩虹》专题片6部。个人获得十余项国家、省、市级慈善荣誉称号,多篇慈善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