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5-07-09 14:18
来源:本站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盘活“银发人才”资源的新路径,通过系统化组织、精准化对接、暖心化保障,引导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等“银发人才”带着积累的经验与技术回归乡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动能。
银发人才 助力乡村科技振兴
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广袤的田野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银发志愿者队伍。他们虽两鬓染霜,却以深厚的乡土情怀和丰富的专业积淀,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力量。
“发现杂株要及时拔除,否则会影响莲田产量和种藕品质。”近日,在建宁县濉溪镇圳头村的莲田里,县银发人才、原莲科所研究员黄得裕正俯身为种莲大户刘子民现场示范。这些凝结着40年经验的叮咛,恰似一剂剂精准的“农业处方”,为丰收筑牢根基。
据悉,建宁县去年创新建立“三单”服务机制:用人单位“点单”、联系点“派单”、银发人才“接单”。目前全县已建立涵盖党建、农业等6大领域的银发人才库,入库专家102名,设立12个县级服务点,组建32支志愿服务队。303名银发志愿者累计开展服务400余次,惠及民众超3000人。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充分发挥州农业系统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的智慧和力量,实施“志愿服务+支部+老年体协+农学会”的服务模式,开展科技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知识宣传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上百场次。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依托“银发人才库”,组建“银发科技助农服务团”,给村民传授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产业兴旺注入银发活力。
银发力量 激活乡村服务活力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街道庙山村依托红枫森林公园、特色农业等资源加速发展文旅产业,但土地流转、用工纠纷等问题也随之显现。银发调解队主动下沉一线,在田间地头和项目现场搭建“流动调解站”。
78岁的老党员李德昌曾用乡音劝解两户村民化解土地边界纠纷,“都是乡里乡亲,地界划清了,心更要连在一起!”仅2024年,服务队成功调解矛盾98起,化解率达98%,被村民称为“家门口的公平秤”。
据了解,这支队伍不仅是调解能手,更是乡村发展的“智囊团”。他们发起“乡贤议事会”,推动村里整合闲置土地建成50亩果蔬大棚,带动30余户村民就业;开设“田间课堂”,老农技专家王守义传授的生态种植技术让黄桃亩产增收20%。通过创新“银发智库+青年创业”模式,结对帮扶12名返乡青年创办家庭农场、电商驿站,打造出“庙山鲜果”“红枫民宿”等特色品牌。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较3年前翻了两番。
在江西省,九江市在712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推广“1个党支部+1支志愿服务队”模式,组建各类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826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老干部达2.1万余人次。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依托“党建聚力 银才赋能”行动,建立5支志愿服务队,汇聚138名银发人才,构建76个基层关工委组织,形成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网络。
“银发人才”以其深厚的专业积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正成为乡村振兴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各地持续完善引才、用才、爱才机制,定能让这抹绚丽的“夕阳红”在希望的田野上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魏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