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5-10-28 10:00
来源:本站
金秋时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景湖社区的金色稻田迎来丰收季。微风拂过,沉甸甸的稻穗泛起层层波浪,阵阵稻香沁人心脾。75岁的义工陆英台手持镰刀,利落地收割着稻谷,身后是几位低龄老人忙碌的身影。这片占地10余亩的“景湖义田”,不仅承载着土地的馈赠,更凝聚着社区“以老助老、以田养善”的慈善智慧。
今年芒种时节,景湖社区动员低龄老人成立“慈善义工队”,在开垦的义田中播种水稻。历经数月精心管护,稻田亩产达1500斤,饱满的稻谷经包装后全部赠予社区80岁以上高龄老人。“你看这稻穗,颗粒多扎实,和当年自家种的没两样!”陆英台捧起一束稻穗感慨道。作为拆迁安置小区,景湖社区曾面临助老服务的两难困境:低龄老人渴望发挥余热,高龄老人却难掩“被施舍”的心理负担。如今,义田的丰收让两代人通过劳动与馈赠建立起情感纽带。
这份丰收的硕果,源于社区居民的同心共治。早在义田开垦之初,居民便自发组建“义田议事会”,成为义田管理的“核心智囊”。从施肥方案的协商到灌溉时间的确定,每一项种植决策都凝聚着集体智慧。“我们每周都有值班小组,轮流到田里巡查,看看稻苗长势、摸摸土壤湿度,一点都不敢马虎。”65岁的议事会成员沈丽君介绍,正是这种精细化管护,为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议事会更从传统慈善文化中汲取灵感,将清代义田“以田养善、互助共济”的理念与现代社区特点结合,创新推出“劳动积分制”。根据规则,义工参与施肥、灌溉、收割等田间劳动可积2分,担任配送志愿者积5分,积分累计后可兑换镰刀、农具等实用物品。陆英台手中的新镰刀,正是用10积分兑换的,她笑着说:“新工具就是顺手,干活效率都高了!”
这种“劳动—积分—资源获取”的闭环机制,不仅充分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更让互助精神在社区落地生根。景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秋波表示:“‘景湖义田’打破了现代社区邻里间的隔阂,让居民重拾‘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低龄老人在劳动中实现了自我价值,高龄老人感受到了社区关怀,为社区慈善探索了新思路,更孕育出中国式养老的社区新样本。”
据悉,社区将持续完善“慈善+生态+自治”的互助模式,让“景湖义田”不仅结出粮食硕果,更结出更多慈善与幸福的果实,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可复制的公益经验。(赵得地 龚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