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5-11-27 15:05
来源:本站
慈善是文明进步的温暖底色,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近年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下简称京津冀)慈善事业以协同发展为核心,通过机制创新、平台升级和项目落地,推动区域慈善资源高效整合,助力民生福祉提升。
近日,由北京市民政局、天津市民政局、河北省民政厅共同主办,京津冀三地养老协会承办的2025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推介会以“项目聚力 协同赋能 共绘京津冀养老服务新蓝图”为主题,签订了通武廊养老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养老护理员劳动力输入对接协议与京津冀康养旅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介绍,近年来京津冀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方便老年人异地就医。成立京津冀医养结合联盟,覆盖京津冀542家单位。扩容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平台,纳入河北省56家医养结合机构,发挥“互联网+医疗”作用,开展科普讲座、人员培训、照护指导、远程会诊等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这只是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4年2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决策。11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持续完善,不断谋划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是区域协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政策推动、项目合作和资源整合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通过机制创新与项目联动,构建多层次合作体系,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每年召开联席会议,发布年度合作任务清单,落实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积极组织行业高峰论坛、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推动形成多领域、多层次、多区域合作的生动局面。三地慈善组织也于2023年11月29日召开的第三届北京慈善文化创享会上,发布并签署《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建立三地联席会议协商机制,加快构建以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联动机制为重点的民间快速救援体系,共同搭建慈善信息化平台等重要任务。并于2024年以来多次召开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深入贯彻《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精神,进一步推进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工作有效落实。
据了解,截至目前,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创建了“互助三机制”,即三地设立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联动专项资金,遇有一地发生重大灾情并发出申请后,其他方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三地支持民间救援,动员有能力的行业组织、专业力量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和支持灾害救援,并对跨区域开展救援的社会力量给予支持帮助。三地还决定设立联合基金基本金,从而解决轮值方因没有适当稳定的工作经费支持,可能导致的发展动力不足、工作不到位、影响力差、不可持续等问题。
为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合作示范项目”和“资源互助项目”的积极性,今年5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出台《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发布项目对接合作激励办法》,对积极踊跃参与协同发展项目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积极效果的单位给予激励扶持,并推出了“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集项目展示、资源对接、申报管理、激励奖励等核心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参与对接平台,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对申报情况、资源对接成功率、用户活跃度、项目实施效果以及不同领域、不同地域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为政策制定与民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参与单位提供数据支持。未来三年,该系统将全面运行,进一步整合三地慈善资源,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参与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数字化平台,慈善组织可更高效地发布项目需求,公众也能便捷参与慈善活动,形成“人人慈善、人人受益”的氛围。
据悉,截至目前,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的相关合作项目涉及乡村振兴、公益创投、社区慈善、敬老孝老、困难大学生圆梦、关爱未成年人、异地就医救助支持服务、慈善人才培养、助残公益活动、灾害应急救援等众多领域。京津冀慈善事业正以协同发展为引擎,通过机制创新、平台升级和项目落地,推动区域慈善资源高效整合,助力民生福祉提升,为全国慈善事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京津冀方案”。(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