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5-03-31 10:06
来源:本站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比分别为22%、15.6%,已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就发展而言,至2035年的10年间,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阶段,银发经济蕴含巨大发展潜力,预计GDP占比将由6%上升到9%左右,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银发经济一端连着民生,一端连着产业。日前,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发表署名文章,重点谈及养老服务提升、银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举措,强调统筹推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更好助力经济发展大局。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养老服务网络,贯通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更好满足老年人助餐、助洁、助医等急难愁盼需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陆治原在提到养老服务时表示,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趋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需要推动养老服务从“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老年人向全体老年人拓展。要加快健全城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等。
3月23日,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指出,加快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各项部署落地落实,首先是要统筹完善老龄工作政策体系,构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四梁八柱”。要持续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推动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家政等相关产业和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拓展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培育壮大养老服务经营主体,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加快养老科技和人工智能发展应用,推广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产品。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为老服务和老年人消费日趋多样,新的消费模式业态不断涌现,老年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已形成更加多元的服务业态与更加繁荣的消费市场。作为助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慈善公益在养老服务的各个领域担当重任,大显身手。为老人谋幸福、为养老机构谋福利、为养老事业谋发展,持续打造出养老服务的慈善公益样本。
上海:积极构建“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是银发经济创新的领先城市。近年来,银发经济在上海得到快速发展,针对老年人群的经济活动与市场蓬勃兴起,更有上海市政府持续推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为银发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助其成为城市重要经济增长点。作为中国经济与文化中心城市,上海银发经济市场同样活跃,老年人消费欲望更为旺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据统计,2024年度,上海以中老年人为消费主体的短剧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04亿元。上海虹口区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展现了线下老龄消费的成熟形态,老年人日常消费活跃,社交需求旺盛。上海黄浦区着力构建“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10分钟颐养生活圈”建设。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近日开展的“学雷锋 惠老助老”主题慈善集市活动,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孝亲敬老”公益项目的主要部分,慈善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为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贡献力量。
陕西:跨领域资源整合、全链条产业布局
近年来,陕西省在养老服务领域连续推出多项政策,如《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养老服务条例》等,初步构筑了养老服务体系框架。近日,陕西省民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又联合出台《关于丰富老年文化 繁荣养老产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进一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对老年教育、旅居康养、文化产品等方面的需求。三秦大地历史底蕴与文旅资源丰富,秦唐文化、秦岭生态、红色旅游等已形成发展“文化+养老”产业的独特优势。《通知》旨在提升老年人文化生活品质、推动老年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文化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深度结合,既可激活银发经济,又可传承各地特色文化,促进“以文促养、以养兴文”的良性循环。《通知》包含挖掘文化阵营、助力市场繁荣,发展旅居养老、丰富文旅产品,开设老年电视文化通道、提供普惠养老文化,出版老年图书、满足阅读需求等4个方面10项内容,重点解决当前老年文化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并系统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山东青岛:建立“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
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召开2025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要求建立健全市、区(市)、镇(街道)、村居四级老龄工作体系,加强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涉老政策的优化衔接。2025年年底前,全市各区(市)60%以上城乡社区计划建立“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伍,高质量完成新增签约20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新增享受助餐优惠老年人2万人以上、建设30处社区嵌入式失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等市办实事任务。力争将青岛打造成为候鸟式旅居养老的北方基地。据了解,青岛市将分三个层次组织开展“银龄行动”。第一层次为鼓励专家学者、高端人才等发挥智力支持作用,参与国家、省级层面的东西部对口帮扶;第二层次为市老龄委成员单位和各区(市)成立银龄志愿服务队伍,培树“银龄行动”品牌;第三层次为在村(社区)成立银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公共服务。
广东汕头:明列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广东省汕头市近日出台《汕头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在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社会优待等4个方面详细罗列30项服务项目,旨在让老有所养有量更有质。
小饭碗,大民生。“存心长者饭堂”日益赢得老年人欢迎。近年来,汕头市先后在6区1县建成169家长者饭堂,初步构建“中心城区10至15分钟、外围城区20至25分钟”的助餐服务圈。在汕头小公园,一家“存心长者饭堂”在爱心企业资助下,每天免费送出300份爱心餐。此外还以“长者饭堂”为依托,设置公益服务站和慈善超市,打造出一个多功能慈善服务综合体,让社区慈善服务变得触手可及,赢得社会各界交口称赞。
福建福州闽侯县:本地化照护,结对式帮扶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着手开展一系列慈善公益养老实践,让老年人在自家熟悉的环境里享受贴心养老服务,令晚年幸福不断增加。
闽侯县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坚持“本地化”招聘原则,经过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乡村照护员达103人,在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时效性的同时,也助力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今年3月,闽侯县以该县火炬村为试点,启动“邻里守望·互助养老”项目,逐步探索既能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又能实现邻里互助、增强乡村凝聚力的养老新路。据了解,2018年以来,闽侯县共投入1.08亿元引进专业第三方运营企业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建立健全闽侯县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为“6+1”类服务对象提供包含40项内容的上门服务项目,惠及近万名老人。(李济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