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5-11-24 14:59
来源:本站
旧衣物投入智能回收箱,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将回收金打入个人账户;社工每月上门为下肢障碍的老人提供心理疏导和按摩服务;社区慈善基金通过公益课堂、义演义卖汇聚爱心力量……这些充满温度的场景,正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社区慈善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
社区慈善 推动基层治理
在宁夏,社区慈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捐款捐物,而是发展出多种创新模式。
“以前旧衣物随手就扔了,现在投入智能回收箱,扫二维码,它会根据体积、重量等自动估算,经过后台审核后把回收金打进我的账户。”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新墩花园社区,居民张雁茹将旧衣服放入智能回收箱。
据新墩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黄莉介绍,社区常住人口多为新墩村村民,社区与新墩村积极探索村社联营合作共建模式,合办了中卫市鑫墩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公司在滨河镇各社区投放200余个旧衣物回收箱,运营3个月,收益达到5万元。公司收益的5%将注入社区公益慈善基金账户,用于发展社区经济和开展社区治理服务。
发展社区慈善是创新社区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近年来,青铜峡市积极挖掘社区慈善潜力,申报确定裕民街道北苑社区、惠源社区、小坝镇林皋村为善行宁夏“幸福家园”社区慈善基金试点,通过创新社区慈善发展方式,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据了解,各试点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特殊群体,深入摸排居民需求意愿,先后为80名困难群众发放米面油“温暖礼包”,联合宁夏联通公司青铜峡分公司为特殊困难老年人赠送智能健康监测手环,组织共建单位、爱心企业开展留守儿童假期公益课堂、公益摄影等活动12场次,通过以场地换服务、以资源换服务,实现慈善事业与社区治理有效衔接。
精准帮扶 打造多维关爱体系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累赘,多亏了小马和这个项目,让我重新觉得日子有滋味了!”家住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的王奶奶(化名)感慨道,因突发疾病导致双下肢障碍的她一度深陷绝望。今年金凤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项目的启动,为她带来了转机。
帮扶过程中,细心的项目组社工小马发现王奶奶下肢障碍约5年却未办理肢体残疾证,可能影响福利政策享受。在征得同意后,小马积极协调办理流程。11月14日,项目组派出精康流动服务车,全程接送王奶奶前往自治区人民医院完成残疾评定。评定结束后,王奶奶特意定制了一面印有“急残障群体之所需 办民生实事见真情”的锦旗赠予小马及项目组,表达由衷谢意。
另一边,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朝阳街道东胜社区以“合和东胜·幸福家园”品牌建设为抓手,通过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将善治理念与公益文化融入日常治理,精准帮扶困难群众,激发居民参与热情。
据悉,东胜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开展“零距离关爱”行动。针对困境儿童,社区联合企业开展免费研学活动;为15户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适老化改造;面向外卖员、退役军人等推出10元“爱心餐”,残疾人、低保户仅需9元,让帮扶既精准又暖心。
社区慈善的规范化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今年11月1日,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慈善条例》正式施行,新条例首次设立“社区慈善”专章,以组织备案、“(自治区、地市、县区)三级带动(社区慈善和民政服务站)两级”发展模式、“五社联动”机制等创新举措,为基层慈善提供法律支撑,这将为社区慈善提供更坚实的制度保障。(魏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