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English

咨询电话:010-66083260

捐赠热线:010-66055848

传真号码:010-66020903

电子邮箱:ccf1994@126.com

总会微信服务号

总会微信订阅号

  • 首页

  • 总会概况

    • 总会介绍
    • 会标及释义
    • 总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本届理事会
    • 往届理事会
    • 联系方式
  • 新闻资讯

    • 总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会员动态
    • 慈善聚焦
    • 每周概览
    • 媒体报道
    • 慈善人物
    • 慈善视频
  • 慈善项目

    • 扶贫济困
    • 健康医疗
    • 助老扶幼
    • 灾难救助
    • 文化教育
    • 社会服务
    • 科技环保
    • 专项基金
  • 会员网络

    • 申请加入
    • 会员动态
    • 会员名单
  • 党建工作

    • 党建资讯
  • 我要捐赠

    • 在线捐赠
    • 捐赠方式
    • 捐赠查询
  • 志愿服务

    • 志愿者注册
    • 志愿服务动态
    • 志愿者风采
    • 政策法规
  • 信息公开

    • 在线捐赠公示
    • 线下捐赠公示
    • 审计报告
    • 总会年报
    • 慈善年鉴
    • 专项公示
    • 新闻发言人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 总会制度

新闻资讯

  • 总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会员动态
  • 慈善聚焦
  • 每周概览
  • 媒体报道
  • 慈善人物
  • 慈善视频

项目推荐

  • 中华慈善总会紧急驰援西藏地区抗震救灾

  • “慈善情暖万家”扶弱济困项目

  • 慈爱孤儿工程

  • “为了明天 关爱儿童”项目

  •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

  • 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

  • 中华慈善总会新苗困境儿童救助项目

  • 一张纸献爱心行动

我要捐赠

  • 在线捐赠

    ONLINE DONATION

  • 捐赠方式

    DONATION METHOD

  • 捐赠查询

    DONATION QUERY

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十四五时期的精神富裕创新发展 —— 杭州市临平区打造“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

2022-04-25 10:07

来源:本站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浙江省杭州市设立临平新区之年,面对新征程、新局面,区文广旅体局在浙江省和杭州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下,积极开展一系列高质量的市民精神富裕文化服务提升行动,以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挖掘与再设计为基础,以彻底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为途径,最终开创了一整套公益亲民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使临平区成为了杭州公益性公共文化普惠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域。

保护、挖掘与传承三面驱动

保证居民共享文化遗产

  临平区开展文化遗产资源分割,全面摸排临平区文化遗产底数基础,梳理产生了世界文化遗产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42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7项,认定公布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8位(其中10位过世),认定的各级别非遗保护阵地、载体35个,相继出台了《临平区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制度》《临平区施工工地地下文物保护制度》《临平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制度6个,建立文保工作协同机制等七大重点举措,筹建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等。

  临平区申报创建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并成功入围创建名单,成立了大运河省级文化传承生态区创建领导小组、生态区专家课题组,编制《大运河(临平段)文化传承保护生态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大运河世界遗产管理,实施广济桥、桂芳桥24小时安全监测,邀请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广济桥结构安全监测方案》《广济桥承载力检测方案》和《桂芳桥安全监测方案》,积极完成大运河遗产修缮项目,加强沿线建设管控,协调处理沿线项目报批等工作。

  同时,临平区积极做好浙江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N”保护实践各项工作,开展“临平区非遗季”、非遗迎亚运等品牌非遗活动20余场,探索社会共建销售平台、传承人入住新媒体平台等非遗推广模式。

  临平区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遗存,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机制,加快文化遗产与产业的融合、与市场的融合、与服务的融合,实现文化遗产有效利用,探索临平区文化遗产新的发展优势。2021年,临平区重组辖区非遗资源,初步形成运河沿线非遗项目培育链和以“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丝织类非遗项目培育链;在下辖街道结合非遗展示、非遗体验、非遗研发等汇集形成整体性保护的非遗聚落;设立“大运河丝绸研究院”等研究实践基地,通过现代设计、技艺改良、产能提升等途径,实现传统技艺类项目产业化发展可能。

阵地、活动与载体三位一体

保证居民共享文化生活

  临平区建成省内首个通过验收的区县亚运场馆临平体育中心,南苑街道、乔司街道永西村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强镇和浙江省文化示范村,完成省市区文化体育民生实事工程14项、基层体育场地建设任务36个,普查全区体育场地3000余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60万余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大幅增长。

  临平区推出首届“临平区非遗季”系列活动,涵盖12个活动子项。开展“百人一誓·众人一心”大运河守护誓约、“心向未来·意致亚运”临平非遗迎亚运新闻发布会、“海宁·临平”非遗走亲、非遗购物节临平专场等活动,取得了较大成果,受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学习强国、浙江日报等17个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

  面向辖区特殊人群、结合“三服务”工作,开展主题品牌活动“向阳行动”,围绕汀州特殊儿童学校举办“向阳公益·全能运动会”“童心向党庆百年·汀洲少年当自强”六一风采展示,以及“汀艺汇演、汀乐义卖、汀技集市”等宣传活动,并带动区内非遗保护单位、传承群体以及展示基地自发参与,公布区级非遗公益实践基地6个、特约非遗公益志愿者两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通过与社会力量共建线上销售平台、扶持传承人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自建临平文化遗产公众号等形式扩大非遗宣传展示广度与深度。(刘欢 王雨佳 李立)


版权所有:中华慈善总会 [京ICP备09059580号-5]盗版必究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31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新龙大厦 咨询电话:010-66083260 邮政编码:100032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