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5-08-20 14:55
来源:本站
在江西省的城乡之间,由慈善力量构建的服务网络正在延伸。江西省慈善总会通过“志愿银龄共绘幸福”“‘幼吾幼’少儿之家”“童伴妈妈”等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照料,为儿童提供守护,在赣鄱大地上守护“一老一小”的共同幸福。
银龄互助里的“家人式”温暖
“你们常来陪我说话、打扫屋子,比亲人还亲啊!”南昌市西湖区河畔社区的涂大爷拉着银龄志愿者张保金的手说。因多年瘫痪,涂大爷生活无法自理,直到银龄志愿者走进他的生活。
55岁的张保金退休前是铁路职工。初次上门时,涂大爷家弥漫着药味,房间昏暗,被子发潮,桌上积灰。她和志愿者当即清扫房间,为老人擦洗换衣。此后,张保金定期探望,还协调爱心企业送来多功能护理床和慰问金。如今,涂大爷说:“屋里亮堂了,心也跟着暖了。”
这样的帮扶源于江西省慈善总会“志愿银龄共绘幸福”项目。该项目通过联动机制,动员退休人员、社区工作者等组成银龄志愿服务队,为特困老人提供精准帮扶。项目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为52名特困老人提供上门服务1560次,解决个性化需求60例。
少儿之家里的行为重塑
抚州市乐安县湖溪乡的“幼吾幼”少儿之家,女孩小雨曾有悄悄拿别人文具的行为,离开时会紧张地捂紧衣角,这让守护员王萍十分关注。
一次活动间隙,王萍轻声将小雨叫到一旁:“最近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发现女孩口袋里的“秘密”后,她没有责备,而是轻抚对方衣角说:“这个东西很漂亮,但它是不是不小心跑错了地方?”温和的沟通让女孩放下了防备。
此后,王萍用积分奖励机制引导小雨:通过劳动换取黏土材料,制作钥匙扣送给伙伴。逐渐地,小雨有了明显改变。当她在活动中举着作品说“这是我用积分换的材料,送给大家”时,王萍很欣慰。她表示,小雨从“拿取”到“给予”的转变,是找回尊严的过程。
据悉,“幼吾幼”少儿之家项目专为留守儿童设计,针对心理失衡、亲情缺失等问题,通过游戏治疗、团体辅导等方式构建“替代性家庭”。项目启动以来,全省已建成46所少儿之家,服务留守儿童2.9万名,开展帮扶4.06万人次。项目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填补陪伴空白,更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童伴妈妈”的精准帮扶
抚州市黎川县荷源村的浩浩曾情绪失控时砸东西、划伤自己,且整日沉迷手机。因父母在外地务工,奶奶无力管教,只能叹气。
“童伴妈妈”余芳到来后,通过家访发现,孩子的极端行为源于同学嘲讽与父母忽视。她据此设计“三步疗法”:用绘画疗愈引导情绪宣泄,借集体游戏培养社交能力,促成亲子视频对话重建情感联结。一段时间后,浩浩戒掉了“手机瘾”,还主动帮奶奶做家务,老师也反馈:“他现在能安静听课,还会帮同学解题。”
据悉,“童伴妈妈”项目以“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模式,为乡村儿童提供情感陪伴和成长支持。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全省373个村建立“童伴之家”,开展日常活动10.08万次,服务儿童63万人次,解决医疗、教育等难题3.18万例。余芳说:“每个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有解决办法,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合适的方式。”
“守护‘一老一小’,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江西省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扩大服务范围,让每个老人安享晚年,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让这份温暖在赣鄱大地持续传递。(陈 璋 陈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