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English

咨询电话:010-66083260

捐赠热线:010-66055848

传真号码:010-66020903

电子邮箱:ccf1994@126.com

总会微信服务号

总会微信订阅号

  • 首页

  • 总会概况

    • 总会介绍
    • 会标及释义
    • 总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本届理事会
    • 往届理事会
    • 联系方式
  • 新闻资讯

    • 总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会员动态
    • 慈善聚焦
    • 每周概览
    • 媒体报道
    • 慈善人物
    • 慈善视频
  • 慈善项目

    • 扶贫济困
    • 健康医疗
    • 助老扶幼
    • 灾难救助
    • 文化教育
    • 社会服务
    • 科技环保
    • 专项基金
  • 会员网络

    • 申请加入
    • 会员动态
    • 会员名单
  • 党建工作

    • 党建资讯
  • 我要捐赠

    • 在线捐赠
    • 捐赠方式
    • 捐赠查询
  • 志愿服务

    • 志愿者注册
    • 志愿服务动态
    • 志愿者风采
    • 政策法规
  • 信息公开

    • 在线捐赠公示
    • 线下捐赠公示
    • 审计报告
    • 总会年报
    • 慈善年鉴
    • 专项公示
    • 新闻发言人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 总会制度

新闻资讯

  • 总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会员动态
  • 慈善聚焦
  • 每周概览
  • 媒体报道
  • 慈善人物
  • 慈善视频

项目推荐

  • 中华慈善总会紧急驰援西藏地区抗震救灾

  • “慈善情暖万家”扶弱济困项目

  • 慈爱孤儿工程

  • “为了明天 关爱儿童”项目

  •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

  • 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

  • 中华慈善总会新苗困境儿童救助项目

  • 一张纸献爱心行动

我要捐赠

  • 在线捐赠

    ONLINE DONATION

  • 捐赠方式

    DONATION METHOD

  • 捐赠查询

    DONATION QUERY

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推进新时代社会保障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共同富裕千秋伟业 —— 在第八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的主旨报告

2022-07-27 09:33

来源:本站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宫蒲光

  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一年一度的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如期召开。首先,我向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下面,我就推进新时代社会保障特别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千秋伟业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十九届历次全会也都对社会保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去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功成同志关于加强社会保障系统性立法的建议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政治局还专门就社会保障工作开展集体学习,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长期实践表明,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是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第一,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它不仅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还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和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密相连。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2021年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的困难群众达4680万人,临时救助1089万人次。这些都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

  第二,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是新时代加强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加速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系统性、协同性不够,体系结构失衡,权责不清与责任失衡等制度性缺陷。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新时期社会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三,高度重视社会保障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确立的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需要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把“蛋糕”做大,还要在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和稳定、效率和公平的有机融合,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二、慈善事业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

  自愿共享的慈善事业既是强制共享的法定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有益补充。早在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明确将慈善事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已经涵盖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等诸多领域,不仅是政府社会救助制度的有益补充,还在拓展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第一,慈善事业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着自愿共享的机制。十九世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以来,西方国家构建了强制共享的法定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和共担社会风险的制度安排。这种强制共享一方面是工人阶级不懈斗争争取自身权益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维护私有制的客观需要和明智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主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其核心依然是国家通过强制手段,以法定方式建立的共享发展成果、共担社会风险的机制。慈善事业则不同,从西方到中国,无论是传统宗教慈善、宗族慈善、社团慈善,还是现代专业化、组织化的慈善事业,其核心都是基于社会大众的爱心善意、高尚道德和悲悯情怀的自觉自愿的共享机制。这种自愿共享闪耀着人性的温暖、流淌着人文的关怀,其历史更加悠久、手段更加温柔、触角更加敏锐、方式更加多样、受众更加广泛,自古以来就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减压阀和稳定器。

  第二,慈善事业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承担着第三次分配的功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去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第三次分配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一道,成为国家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无论由国家通过强制性手段提供的基础性、普惠性和兜底性社会保障,如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等,还是由政府、企业共同提供的补充性保障制度,如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再到由个人出资购买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医疗、养老商业保险产品或投资产品,都是社会保障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功能的具体体现。而慈善事业则是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各类社会主体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社会性、生理性和发展性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服务,是社会各界自觉自愿参与的资源和财富流动,也是第三次分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第三,慈善事业在促进物质与精神双重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富裕不仅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是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从国际经验看,慈善事业不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提升公民社会责任与社会公德、促进社会成员互助友爱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国,慈善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崇高精神境界的体现,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具体实践。它不仅能够在物质层面促进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之间实现微观均衡流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策盲区,还能够在精神层面凝聚社会共识和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引导向上向善的社会价值取向,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中催生和谐、互助、共享、友善等正向社会道德风尚,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实现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切实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着改革开放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逐步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参与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坚持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努力构建人人参与的慈善助力共同富裕的宏大格局势在必行。

  一是进一步推动慈善深度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对慈善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最本质特征,投身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慈善事业的光荣使命。慈善作为个人行为,它与道德相伴相生,不仅是良善品质的个人私德,也是慈心善举的社会公德,是高尚道德的外化;而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慈善的本质是调节收入分配、平衡阶层利益、缓和社会矛盾、伸张公平正义、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具有弥补市场失灵、制度缺失、维护阶级统治、助力社会治理的特殊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进入新时代,推动我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旗帜鲜明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践行党的宗旨、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党的事业、当好党的助手,在秉承党的初心使命中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二是进一步完善慈善事业法治体系。加强慈善领域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慈善法》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柱性和综合性法律,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顶层制度安排。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应对中,慈善事业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各界修订《慈善法》的呼声日益高涨。2020年,全国人大专门安排了《慈善法》执法检查,去年年初正式启动《慈善法》修订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预计今年年底前能够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可以预见,在《慈善法》修法工作引领下,慈善法治体系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新的积极进展,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更好参与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三是进一步优化慈善监管方式和治理体系。优化监管方式、推进慈善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领作用,在尊重慈善事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改进对慈善行业的监管理念和方式,不断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畅通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的渠道、激发大众投身慈善的热情,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慈善潜力转化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着力健全现代慈善组织管理制度,优化各类慈善组织决策执行机制,提升组织执行能力,完备内控监督程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组织“透明、高效、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贡献慈善行业的智慧和力量。

  四是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国特色慈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弘扬和发展中国特色慈善文化,是促进慈善事业长远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在力量。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通过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宣传慈善典型,加大慈善表彰力度,积极倡导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慈善风尚,推动全社会增强慈善意识,将中华慈善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中,在推进慈善理念培育、慈善理论研究和慈善文化传播中,凝聚最广大的社会共识与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

  同志们、朋友们,当前,我国慈善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同心协力、踔厉奋进,我国慈善事业一定能够肩负起做好第三次分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


版权所有:中华慈善总会 [京ICP备09059580号-5]盗版必究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31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新龙大厦 咨询电话:010-66083260 邮政编码:100032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