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English

咨询电话:010-66083260

捐赠热线:010-66055848

传真号码:010-66020903

电子邮箱:ccf1994@126.com

总会微信服务号

总会微信订阅号

  • 首页

  • 总会概况

    • 总会介绍
    • 会标及释义
    • 总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本届理事会
    • 往届理事会
    • 联系方式
  • 新闻资讯

    • 总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会员动态
    • 慈善聚焦
    • 每周概览
    • 媒体报道
    • 慈善人物
    • 慈善视频
  • 慈善项目

    • 扶贫济困
    • 健康医疗
    • 助老扶幼
    • 灾难救助
    • 文化教育
    • 社会服务
    • 科技环保
    • 专项基金
  • 会员网络

    • 申请加入
    • 会员动态
    • 会员名单
  • 党建工作

    • 党建资讯
  • 我要捐赠

    • 在线捐赠
    • 捐赠方式
    • 捐赠查询
  • 志愿服务

    • 志愿者注册
    • 志愿服务动态
    • 志愿者风采
    • 政策法规
  • 信息公开

    • 在线捐赠公示
    • 线下捐赠公示
    • 审计报告
    • 总会年报
    • 慈善年鉴
    • 专项公示
    • 新闻发言人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 总会制度

新闻资讯

  • 总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会员动态
  • 慈善聚焦
  • 每周概览
  • 媒体报道
  • 慈善人物
  • 慈善视频

项目推荐

  • 中华慈善总会紧急驰援西藏地区抗震救灾

  • “慈善情暖万家”扶弱济困项目

  • 慈爱孤儿工程

  • “为了明天 关爱儿童”项目

  •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

  • 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

  • 中华慈善总会新苗困境儿童救助项目

  • 一张纸献爱心行动

我要捐赠

  • 在线捐赠

    ONLINE DONATION

  • 捐赠方式

    DONATION METHOD

  • 捐赠查询

    DONATION QUERY

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智者融通 善者互联 —— 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的探索之路与辉煌成果

2023-07-27 09:57

来源:本站

  互联网时代早已到来,如今脚步更快、层级更高。

  6月26日,山东曲阜,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启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首次举办的专题性活动。

  7月2日,第六届中国区域互联网大会在重庆武隆盛大举办,逾500位与会者共同探讨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区域化、精准化、智慧化方略,成为一场真正的区域互联网盛事。

  7月18日,第22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于北京举行。 “促进数实融合,赋能千行百业”的醒目主题,线下线上多姿多彩的系列活动一一闪耀呈现……

  互联网世界的精彩与丰富正以它独有的速度呼啸成长,势不可当。而与中国互联网共生共长的互联网慈善公益也正在日益成为一项“朝阳产业”“青春事业”,一项具有未来意义的“希望工程”。所谓“青春”,是它所走过的激情岁月;所谓未来,是它所蕴涵的广阔天空。

  由此回溯近30年历历“网”事,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的发展之路大体可划为三个阶段:1995年至2007年为探索起步阶段;2008年至2015年为蓄力加速阶段;2016年至今为提质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紧密衔接,各具特色,交相辉映,成为中国科技向善、科技为善的一面鲜艳旗帜,一幅温暖壮景。

来路篇:在网络世界垦耕植善

  第一程:探索起步阶段(1995年至2007年)

  1995年是中国商用互联网起步之年,也是我国互联网慈善公益的启蒙时期。以网络传播善念、倡导善事,最早可追溯于此。此阶段慈善公益信息在网上的传播方式主要以电子邮件群发特定群体为主,所传递的也多为慈善公益项目及相关筹款信息。其后,门户网站的出现从真正意义上为慈善公益开辟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与平台,其低成本、广覆盖的特质极大提升了慈善公益信息的传播效率。但由于其信息传播以单向广播为主,受众只能被动接收,无法及时交流反馈。网络论坛(BBS)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一局限。

  成立于1999年3月的“天涯社区”是其时最具代表性的BBS。早在成立之初,“天涯社区”便涉足慈善公益领域,开设“天涯互助”版块,又于2001年、2005年和2009年,先后开设了“环保先锋”“志愿者”“公益同行”等版块,并开发公众参与模式,成为当代慈善公益文化传播的先驱者。BBS与慈善公益的结合,有效调动了广大网友的爱心热情。

  2002年5月,地方门户网站千龙网专门开通整合公益信息的公益频道。这是中国网络媒体首个综合性公益频道。

  2004年7月,广东省开平市网民张妙娥在天涯社区实名发布题为“全天下的朋友恳请进来”的帖子,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病情,希望广大网友伸出援手,资助她完成心脏手术。帖子发出,大受关注。众网友先是多方核实信息,实地考察,然后纷纷施以援手。部分网友还不断跟进,在网上公布张妙娥的救助进展与善款募捐及使用情况,成为“网络论坛+慈善”的一段佳话,也就此开启了人与人之间慈善信息互动的先河。

  但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随机性,对信息内容与发布方式缺乏约束与指引。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为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筹募工作奠定了基础,使许多互联网企业纷纷计划成立公益部门或发起企业基金会。

  2005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启动“互联网公益日”活动,号召互联网企业帮助不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接入及使用互联网,共同建设“人人受益的信息社会”。

  2006年,搜狐公司设立公益专项频道,成为中国网络媒体首家综合性公益频道,同时也是中国首个商业网站所开设的公益频道。

  同年,淘宝网支持发起“魔豆宝宝”项目,成为轰动一时的互联网筹款经典案例。项目起于罹患绝症的单亲妈妈周丽红,她在病床上开办了一家淘宝服装店,取名“魔豆宝宝小屋”。周丽红不幸被病魔夺去生命后,以她店铺命名的公益项目却从此诞生。中国红十字会联合淘宝网启动“魔豆爱心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需要帮助的困难母亲,助其创业就业。这一善举赢得了很多淘宝店家与网民的支持。其后,项目再次升级为“公益宝贝”,并向所有商家和公益机构开放,按照卖家卖出的每件商品价格进行一定比例的捐款,吸引了大多数卖家和热爱慈善公益的消费者加入,成为一种积极的“双向奔赴”,并最终形成了互联网慈善的新模式——公益电商。

  2007年6月,经民政部批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宣告成立,成为中国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成立的公益基金会。同年,腾讯公益网正式上线,提供在线捐赠、义卖、资讯、社区等公益平台服务,为日后腾讯成为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的领军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程:蓄力加速阶段(2008年至2015年)

  2008年,是中国慈善公益史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年。“5·12汶川大地震”激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慈善捐款热潮,无数颗善心、无数笔善款通过互联网迅速涌向汶川。地震发生当日,腾讯即联合中国红十字总会壹基金计划启动国内首个网络募捐平台。仅8天后,腾讯网友在线捐赠便突破2000万元,一举创下互联网慈善公益史上最高捐赠纪录。汶川地震救灾期间,广大志愿者通过网站、论坛、博客、微博、QQ 群等互联网渠道,实现了从快速报道灾情、紧急组织救援到发起赈灾捐款、网络寻人、哀悼祈福等多元网络慈善活动,呈现出强大的聚力效应。同时,网络募捐也开始呈现井喷现象,各类慈善公益基金会迅速通过网络平台打开了一片全民奉献爱心、驰援灾区的新天地,“中国互联网公益元年”由此开启。这一互联网世界中的里程碑事件,让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全面登上历史舞台。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文化特性构建起了全民慈善公益的新生态,不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一场革命,更是大众参与方式的一场革命。互联网带来了一个跨时代的进步,网络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的普及,让互联网慈善公益迅速深入慈善捐赠的核心区。

  2012年2月,新浪微公益平台上线公测,通过产品技术与资源整合,以创新方式完成“一站式”救助过程,极大降低了慈善公益门槛。

  2013年,支付宝“爱心捐赠”公益应用上线。“公益女孩”黄靖淇成为其受益者之一。

  2014年,带有答谢机制的公众小额捐赠平台“路人甲公益平台”启动路演,让小额捐款变得更方便,更可持续。

  同年,“腾讯公益平台”走向微信端,推出“一起捐”项目。其创新的筹款方式加上社交功能的加持,深刻改变了慈善募捐的进行方式,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成为腾讯人气最高的慈善公益项目之一。

  同年,“ALS冰桶挑战”风靡全球网络。中国互联网积极参与,共吸引了44.4亿人次点击,筹得善款800多万人民币,生动地告诉人们慈善原来也可以这样“玩儿起来”。

  2015年9月7日,腾讯公益基金会“99公益日”活动横空问世,成为一年一度的全民慈善公益盛事,进而成为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的经典样本。从2015年的1.27亿元到2022年的33亿元,短短数年间,善款筹资额度翻了近26倍,而其品牌传播力与影响力更是以裂变速度极速扩大,一个鲜活的互联网慈善公益的“中国模板”正在形成。

  第三程:提质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成为我国慈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互联网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慈善法》之下,慈善募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慈善组织网络募捐行为进一步规范。2016年8月,民政部公布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2018年4月公布了第二批。2021年11月公布了第三批。截至目前,民政部共指定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30家。此外,互联网捐赠方式日趋多样,现金捐赠、非现金捐赠、特定项目或机构筹款、消费捐等多种形式应运而生;公益日、公益节、公益周等集中筹款节日日益丰富,五彩缤纷。

  2016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开幕。其时,我国互联网慈善公益筹款规模仅为20亿元。其后8年间,已有超过510亿人次参与互联网慈善募捐,募集善款达350亿元。以腾讯公益平台为例,2016年,平台注册公益组织数为4300家,8年间猛增至1.7万家,线上筹款的公益项目也从2万个增加到8.5万个。截至2022年,腾讯平台用户捐赠数额从8.1亿元增至56亿元。

  互联网使慈善的规范性、透明度、可信度得到质的提升。放眼今天,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无论是社交互动还是网络购物,互联网慈善公益已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时代篇:“中国样本”的“封面”与“正文”

  科技赋能慈善,慈善注情科技,是时代文明的两个必然趋势。一方面,数字技术应用已成为中国慈善公益行业的“必修课”;另一方面,以科技担负社会责任、回应社会关切也已成为互联网慈善公益的“必答题”。互联网慈善公益的“中国样本”正在日益显扬于世,成为一张中国式的亮丽名片。

  2019年,美国《财富》杂志在其一篇报道中指出,中国慈善家已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利用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推动新的捐赠模式。报道分析称,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核心是先进的技术,利用中国蓬勃发展的数字服务行业,使慈善公益激发出更大的活力与影响力。

  全球最大慈善基金会之一的盖茨基金会也认为,在互联网慈善和数字减贫领域,中国已成为一个“全球领导者”。在2021互联网慈善公益与数字减贫论坛上,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慈善发展团队主任罗伯特·罗森指出,中国的互联网慈善公益和广泛的合作伙伴已展示了大范围创新的能力,给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已成为利用互联网科技进行小额捐赠的先行者,为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互联网在帮助慈善事业触达更多人群、培养未来慈善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对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如是评价。

  从1995年到2023年,不足30年的时间里,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已由最初的一些幼苗成长为如今的参天大树。它们既根深基固,又枝繁叶茂,也为实现“全民慈善”“人人公益”的理想社会生态贡献了独特的智慧力量。

  “中国样本”的提出是在2019年,民政部将“互联网+慈善”深度融合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称为“互联网慈善公益的‘中国样本’”。

  今年5月20日,在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样本”的基本定义:以《慈善法》为基础,在政府支持与指导下,充分运用互联网发展所涌现的技术创新、移动互联、数实融合等优势,由互联网平台推动慈善公益与用户日常生活场景深度结合,推动慈善公益行业信任机制与透明化的数字转型,推动扎根县域和基层的共同富裕生态圈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慈善公益参与门槛最低、交互方式最为丰富、杠杆作用最为显著的慈善公益发展新路径。

  “中国样本”自然蕴含强烈的中国特色,其突出表现为一是牢记“国之大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工作大局,在助力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第三次分配和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大显身手;二是坚持“开放创新”,充分吸收海内外有益经验与做法,创造性地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动技术模式与业态管理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数字化力量夯实慈善公益技术底座,开放共享数字技术,推动构建数字慈善公益新生态;三是形成“指尖善潮”,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的跃进大幅降低了行善门槛,提升了慈善公益可及性。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移动支付优势使慈善公益日益大众化、日常化。同时充分发挥平台整合资源的优势,汇聚慈善资源,高效响应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大幅提升慈善公益效能;四是实现“普惠共享”。“中国样本”极大促进了慈善公益文化的弘扬与普及,使慈善公益成为人人共助、人人共享的时代新章;五是力推“阳光行善”。数字技术的应用日益打破了慈善公益的运行“暗箱”与信任“黑洞”,同时推动透明机制持续升级,慈善公益治理新模式不断增进夯实,根基愈厚。

未来篇:为慈善之心融入科技之芯

  据行业研究机构及专家预测,未来10年,将是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它将不仅作为一种规范、高效、便捷、普及的数字化工具,更将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一显身手。未来的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将拥有巨大发展机遇,自然也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如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规模与饱和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平衡、不甚充足,慈善公益的透明度与社会信任度依旧存在不足,慈善公益组织的数字化程度依旧有限,慈善公益文化普及度依旧有所欠缺等等。互联网慈善公益“中国样本”的内容也将因此持续修订完善,并以“双翼助力”“三驾齐驱”“四维并进”“五方协同”的综合方式加以推进。

  首先,国家政策与法治保障是助力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一飞冲天的双翼,是支撑“中国样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新的时代赋予了慈善公益事业以新的定位、新的使命,党中央明确将慈善事业纳入基本经济制度的收入分配制度之中,纳入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之中。从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步步确立了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第三次分配、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结合起来。

  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进入了规范发展新阶段。持续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等,成为推进互联网法治建设的突出成就。

  其次,数字引领、技术变革、企业创新“三驾齐驱”使互联网慈善公益的“中国样本”更加成型、更具效能。经过多年实践,数字技术与慈善公益已然实现深度融合,慈善公益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款物捐赠,而是推动慈善公益生态日渐完善,慈善公益行为的场景、路径与方法极大丰富,慈善新业态得以催化,公益新边界得以拓展。

  再次,互联网慈善公益的“中国样本”将在地域、领域、人群与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向善而行,相向而行。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将逐步走向更广大的世界,迈入更深邃的领域,影响更众多的人群,产生更久远的影响。

  最后,融合党委、政府、企业、慈善公益组织和社会公众的“五方力量”将使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实现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格局。慈善公益是党所领导的事业,是政府主导的事业,是全民参与的事业,是具有未来意义的事业。

  未来,慈善公益将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价值理念与美好生活方式。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将凭借互联网的巨大力量影响顶层,布局基层,自立于世界慈善公益之林,并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时代的“中国样本”。(李济慈)


版权所有:中华慈善总会 [京ICP备09059580号-5]盗版必究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31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新龙大厦 咨询电话:010-66083260 邮政编码:100032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