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English

咨询电话:010-66083260

捐赠热线:010-66055848

传真号码:010-66020903

电子邮箱:ccf1994@126.com

总会微信服务号

总会微信订阅号

  • 首页

  • 总会概况

    • 总会介绍
    • 会标及释义
    • 总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本届理事会
    • 往届理事会
    • 联系方式
  • 新闻资讯

    • 总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会员动态
    • 慈善聚焦
    • 要闻纵览
    • 媒体报道
    • 慈善人物
    • 慈善视频
  • 慈善项目

    • 扶贫济困
    • 健康医疗
    • 助老扶幼
    • 灾难救助
    • 文化教育
    • 社会服务
    • 科技环保
    • 专项基金
  • 会员网络

    • 申请加入
    • 会员动态
    • 会员名单
  • 党建工作

    • 党建资讯
  • 我要捐赠

    • 在线捐赠
    • 捐赠方式
    • 捐赠查询
  • 志愿服务

    • 志愿者注册
    • 志愿服务动态
    • 志愿者风采
    • 政策法规
  • 信息公开

    • 在线捐赠公示
    • 线下捐赠公示
    • 审计报告
    • 总会年报
    • 慈善年鉴
    • 专项公示
    • 新闻发言人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 总会制度

新闻资讯

  • 总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会员动态
  • 慈善聚焦
  • 要闻纵览
  • 媒体报道
  • 慈善人物
  • 慈善视频

项目推荐

  • 中华慈善总会紧急驰援西藏地区抗震救灾

  • “慈善情暖万家”扶弱济困项目

  • 慈爱孤儿工程

  • “为了明天 关爱儿童”项目

  •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

  • 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

  • 中华慈善总会新苗困境儿童救助项目

  • 一张纸献爱心行动

我要捐赠

  • 在线捐赠

    ONLINE DONATION

  • 捐赠方式

    DONATION METHOD

  • 捐赠查询

    DONATION QUERY

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共富工坊”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2025-01-09 13:59

来源:本站

  建设共富工坊,搭建村企合作平台,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深化村企联建,引导企业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注入乡村,推动乡村将资产、资源、生态等要素融入企业,培育打造乡村“共富工坊”,促进村民就业增收,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村企合作 实现强村富民

  时值冬日,走进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卢医镇卢医街村的小工坊,可以看到工人们有说有笑,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熟练地编织着各类家居饰品,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我们这个小工坊,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月工资普遍在1800元至3000元之间,这个编织技术操作简单,学着比较容易,一学就会,老少皆宜;另外,活可以在这里干,也可以把材料拿回家干,时间不受约束,不耽误干农活,不影响操持家事,深受周边村民,尤其是在家带娃的宝妈们的青睐。”小工坊负责人苏丽说。

  据悉,镇平县在“共富工坊”创建中,重点是找准村企合作结合点,增强企业、行政村与脱贫群众利益联结的紧密度,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目前全县参与“共富工坊”109家企业、95个村。

  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冯官屯镇薛店服装加工“共富工坊”,通过盘活闲置用地,村企合作,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现集体增收、村民增富“双丰收”。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张桥镇党委牵头下,镇内16个村(社区)与园区主导企业滁州市千丝露纺织公司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千桥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打造“共富工坊”,通过回收园区生产过程中的废弃包装、边角料,进行再利用、再出售,既解决了园区环境问题,又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家门口就业 助力村民增收

  核验订单、打包、发货……天气渐凉,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太平乡小安村的巾帼“共富工坊”内却是一片火热。车间内坐满了前来做工的村民,有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也有低收入农户,大家一边忙活着手里的工作,一边有说有笑,氛围融洽。

  “别看我们‘工坊’小,近3年每年发放加工费都能突破100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村镇200余人致富增收,其中还包括50余名的低收入户。”樊娇莲是小安村、竹舟村“共富工坊”的负责人,于2016年创办樊娇莲来料加工点,生产加工袜子、纸盒、笔、钓鱼袋等日常用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群众好就业、就好业,太平乡还结合干部技能学堂及“共富工坊”的特点,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专家,举办免费技能培训班,以培训增就业,不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化、精细化,全力保障村民高质量就业。

  在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园社区“同心共富工坊”共有刺绣、面点、编织三大板块,助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每人每月增收800元至1200元。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通过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将文殊村原翁都小学教学楼改造为服装生产“共富工坊”,工坊采取先试先行、边建边产的模式,让众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把增收的场景“搬”到群众家门口,“共富工坊”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资源,持续放大“家门口”的共富效应,一幅努力奋斗致富、共创美好生活的生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张迎迎)



版权所有:中华慈善总会 [京ICP备09059580号-5]盗版必究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31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新龙大厦 咨询电话:010-66083260 邮政编码:100032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