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5-01-09 14:22
来源:本站
慈善公益报(赵浩义)三秦大地慈善力量彰显。2024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中华慈善总会和陕西省民政厅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履行新时代慈善组织使命,以新思路谋划、新路径探索、新业态引领,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开创大慈善工作新格局,一个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慈善工作新模式初见雏形,被誉为“陕西慈善现象”。
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右三)在西安“心心家园”看望残障儿童
一、协会党委成立,党建统领慈善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4年8月9日,中共陕西省慈善协会委员会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党委,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当选党委书记,党委下设五个党支部。这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意见》,落实党组织负责人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的具体行动,是陕西省慈善协会党建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党委成立后,在原党总支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党支部和共产党员在慈善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工作人员中开展比学习、比创新、比奉献、创一流工作业绩的“三比一创”党建主题实践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培育“大爱情怀、守正创新、克难攻坚、清正廉明”的慈善精神;倡导“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的工作作风;组织党员、干部赴“安吴青训班纪念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修改的慈善法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协会党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二、创建幸福家园,开创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
2024年,全省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程坚持“发展、巩固、提高”总基调,狠抓募设村社互助金、办好关爱中心这两个“牛鼻子”,以募设互助金为创建工程提供资金保障,以办好慈善关爱中心帮扶困难群众。陕西省民政厅安排1000万元福彩公益金,推动慈善幸福家园与农村互助幸福院、城市日间照料中心融合建设运营。全年新建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1566所,新增村社互助金3.7亿元,新办老人餐厅近千个,新增就餐老人近6万名。据统计,全省已有35%的村、社区投入创建活动,创建慈善幸福家园7150所;线上线下筹募建设资金及村社互助金13.7亿元;开办老年人爱心餐厅4052个,就餐老人达35万人;兴办儿童之家近3000个,关爱留守儿童近5万名;开展孝善之乡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孝善之星5万余名;村民“日行一善”做善事数以亿计;村社(社区)志愿服务队义工服务数亿工时。这标志着陕西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在全省范围内已进入普及阶段。
“慈善幸福家园”为老年人过生日
这一工程以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一个慈善工作站把慈善服务延伸到最后的“一公里”,以募设一支村社互助金开发“乡情”慈善资源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以创办一个慈善关爱中心帮扶困难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践行一个慈善公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以组建一支慈善志愿服务队开展村、社区慈善义工服务,兼具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双重功效,是面向基层综合服务的慈善平台。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碎片式、临时性、单纯物资救助的传统慈善工作模式,建立了在村(社区)慈善帮扶的长效机制,开创了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是迄今为止陕西慈善募集量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受益面最广的慈善项目。
三、推动召开慈善大会,打造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新模式
2024年,周至、华阴、富平、淳化、大荔、石泉、吴起、岚皋、三原、子长等县(市、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慈善大会。10个县(市、区)党委、政府把慈善事业作为动员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抓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工作推动机制,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慈善工作格局。慈善募集实现了井喷式增长,10场慈善大会募集善款2.15亿元。尤其是淳化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第二场慈善大会出台了十条措施打造“慈善之县”,爱心企业、人士捐赠5806万元,为全省树立了新的标杆。目前全省已有20个县(市、区)党委、政府召开了21场慈善大会,慈善募集款物价值总额达23.5亿元。慈善大会的召开对于慈善事业发展不仅是慈善募集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不仅建立了党政推动慈善工作机制,完善了慈善公益生态,而且传播慈善理念,激发社会慈善活力汇聚了慈善资源,还为经济成功人士搭建了富而有爱回馈社会的平台,为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打造了全新的工作模式。
实践证明,召开“慈善大会”既是党委、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慈善组织动员社会爱心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对于改善一个地方慈善公益生态,推动一个地方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奠基铺路的作用。“慈善大会”是慈善文化的传播机,是慈善募集的发动机,是慈善公益生态建设的“加速器”。
四、开发新质动能,构建慈善募集新业态
面临企业困难、募集难度大的形势,2024年,陕西省慈善协会强化全员募集机制,着力开发慈善募集新质动能。首先,充分发挥互联网慈善优势将慈善需求与社会爱心互联互通,通过互联网公益众筹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小额捐赠打造数字慈善新业态。年内成功地举办了“乡村振兴·大爱三秦”、9·5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腾讯“99公益日”三场互联网公益众筹活动。三场活动推介慈善项目256个,265万人次爱心捐赠,网络筹款及企业资助资金总额达到3.51亿元。9年来,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市、县慈善会在腾讯等互联网公益平台推介筹款项目5000多个,8000多万人次爱心捐赠,线上筹款24.5亿元。如今,陕西数字慈善已建立了常态化机制,由过去单一的“99公益日”短促突击转入了常态化开展。近3年线上募集善款14.5亿元,平均每日网筹善款131万元。互联网公益众筹已成为陕西波澜壮阔的奉献爱心社会大实践。
线下募集巩固老善主,开发新善源。年初召开爱心企业座谈会,向善主报告善款使用情况,推介慈善项目,发布慈善需求,动员慈善捐赠。在续签一批老善主捐赠协议的同时,年内新发展中美房地产公司、世纪盛康药业公司等一批爱心企业,新签捐赠协议38个,新增协议捐赠额1.17亿元。全年线上线下募集款物价值8.52亿元。
五、“三化”建设项目,开创慈善救助工作新局面
陕西省慈善协会坚持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管理质量品牌化“三化”建设。2024年,围绕乡村振兴迫切需求和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联合市、县慈善会重点实施了一批慈善帮困、助学、助医、助残、助老、助小项目。“三节”救助募投款物价值1199万元,春节、“六一”、九九重阳节关爱困难家庭、困境和留守儿童、困难老人15万户(人);8月,联合市、县集中开展了慈善助学大行动,向3万多名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5800万元;全年募投助医善款1.5亿元帮扶近3万名大病患者,承接中华慈善总会及国内募集药品价值5415万元向5140名患者发放;担任合力团团长单位组织42个成员单位募捐款物价值4405万元帮扶丹凤县脱贫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十百千万”爱心助农大行动,募投近亿元帮扶近6万脱贫户发展产业;争取项目资金5000万元落实700座慈安桥建设计划,解决山区村庄群众渡河困难。陕西省慈善协会全年累计实施慈善救助项目十大类93个,支出使用款物价值7.92亿元(占募集总额93%),帮扶困难群众近百万人次。
与此同时,慈善事业发展提质增效。“爱为宝”“爱为读”“爱为童”、慈善信托“三爱一托”项目实施成效显著。回收旧衣物3153吨,新开发文旅公司落地开业。
为了推动慈善项目“三化”建设,陕西省慈善协会深入县(市、区)对慈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3年来督查了80%的县区、50%的乡镇(街道)、近千个村(社区)。调研督导坚持问题导向,对标质量标准找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一地一策”优化项目实施方案。在陕西省慈善协会的推动下,市县形成了齐心协力抓项目、抓质量、抓效益的工作态势。
六、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及时高效
2024年7月16日至19日,宝鸡、商洛两市部分县区遭遇特大洪水灾害,陕西省慈善协会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方案,连夜发动社会爱心捐赠。在吴前进的带领下,一手抓救灾款物募集,一手抓联系灾区配送物资。7、8月共募投救灾款物价值758万元驰援两市受灾县区。后又联合腾讯公益投资300万元实施“数字云公益备灾计划”,共募投1058万元抗洪救灾。救灾中,吴前进与6位副会长携同爱心企业带领救灾物资车队星夜兼程。与此同时,陕西省慈善协会还组织各县(市、区)慈善会积极参与当地抗洪救灾,广泛发动慈善志愿者奔赴灾区一线义工服务。由于救灾及时、有力,商洛、宝鸡两市市委、市政府向陕西省慈善协会发函致谢。
七、加大宣传力度,开辟慈善文化传播新路径
2024年,陕西省慈善协会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办慈善公益栏目、专版,创办抖音、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构建融媒体矩阵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以传播慈善文化为先导,以慈善宣传为动力,传播慈善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慈行善举弘扬社会正能量:以“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等为内容的八大慈善文化传播工程持续实施,总结出临渭区中小学校慈善文化教育“六纳入五结合”全覆盖的经验在全省推广;慈善书画活动进企业、到农村。10月10日,举办重阳节书画敬老活动,向全省121位热衷慈善公益的“慈善老人”赠送书画作品祈福祝寿;10月19日,在西凤酒集团举办首届“中国红·红西凤”杯慈善书画作品展。陕西省慈善研究院紧密围绕协会中心工作开展慈善业务培训,举办慈善论坛、出版慈善专著,组织高校志愿者团队深入山区帮困支教。慈善宣传工作抓工程、打“战役”,重点宣传了一批爱心企业、人士;深度报道了高凤兰、常向阳、王先锋等一批慈善人物;树立了镇安县、长安区、淳化县、延川县、榆阳区、临渭区慈善协会等一批慈善工作典型,并及时推广市、县慈善工作亮点经验,深度挖掘慈善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指导全省慈善工作。年内在《慈善公益报》刊发稿件近百篇,向社会发布慈善信息数以万计,在央媒和省级媒体刊发稿件、视频1000余篇(件)。善天下杂志、“陕慈快讯”及时报道慈善工作动态,深度挖掘先进典型经验。
八、慈善志愿服务创新发展
2024年,陕西省慈善协会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内容与方式。3月召开全省慈善志愿服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推广创新工作经验,表彰优秀团队、个人。陕西省慈善协会314支直属志愿者团队、3万多名志愿者到农村、进社区、入农户,围绕慈善项目开展慈善义工服务。“一元关爱温暖一座城”“爱我母亲河”“守护大秦岭”等30多个志愿项目在全省实施。陕西省慈善协会直属志愿者团队春节送温暖慰问孤寡、残障人士2000多人;“六一”关爱儿童近万名;寒冬送温暖关爱困难群众近万人。全年陕西省慈善协会直属志愿者团队义工服务50万工时,全省8235支团队、69万名慈善志愿者服务工时近千万。“红马甲”成为三秦大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九、强基固本,依法行善,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陕西省慈善协会连续3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联系当地党委配强市、县慈善协会班子、选好会长,推动73个市、县慈善会班子及时换届,把一批有情怀、有影响、有资源、有能力、能干事的退休干部充实到慈善队伍中来。并在全省推广镇安县镇设慈善分会,村建慈善工作站和安康市在市、县部门和行业系统建立慈善分会或组建慈善志愿服务队的经验。建立健全省、市、县、镇、村五级慈善组织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慈善工作网络,筑牢干事创业根基。
新修改的慈善法颁布后,陕西省慈善协会召开全省培训会解读慈善法;线上开展全省慈善会系统学习慈善法知识竞赛;2024年9月,集中开展了以“崇德向善、依法行善”为题的“陕西慈善周”主题宣传活动。
陕西省民政厅“慈善组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部署后,陕西省慈善协会先后召开4次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印发文件。吴前进动员、组织全省慈善会系统开展专项行动。在对既有的慈善项目对标对表排查,列出风险隐患问题清单整改的同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强化内部治理。
十、示范引领,推动全省慈善事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18日至19日,陕西省慈善协会召集全省市县慈善会长在商洛市镇安县召开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观摩推进会。学习观摩镇安县从实际出发高质量创建慈善幸福家园和建立健全基层慈善组织体系的经验,并安排长安区、淳化县、榆阳区、延川县、临渭区等10个县区慈善工作先进典型介绍经验。各市慈善协会也交流了亮点工作。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陕西省副省长徐明非到会讲话,吴前进作工作报告。镇安县是一个脱贫县,近两年,该县慈善协会从当地经济基础薄弱、慈善资源匮乏的实际出发,克难攻坚,广泛动员社会爱心,高质量创建慈善幸福家园,创造条件召开慈善大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成为脱贫县慈善工作的标杆。镇安县及其他10个县(市、区)先进典型经验介绍后,激发了市、县会长们创业干事的激情,为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会后,市、县慈善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争一流的生动局面。在这次观摩推进会上,宫蒲光、徐明非的讲话从讲政治、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高度对推动全省慈善事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明确的工作要求。吴前进的工作报告提出了市、县慈善工作要建立“三大机制”,实施“三个转变”的要求。这次会议通过观摩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全省慈善事业进入整体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陕西省慈善协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引发全国慈善会系统的关注。2024年有6个省及20多个县(市、区)慈善会赴陕考察交流。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在陕西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陕西省慈善协会以‘五个一’为内容创建慈善幸福家园,以互联网为驱动打造数字慈善新业态,以‘三化’为标准建设慈善项目,推动县(市、区)召开慈善大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参与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开创了慈善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打造了慈善促进共同富裕新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西慈善现象’。陕西慈善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做出了品牌,闯出了路子,走在了全国前列。”
2024年12月25日,徐明非带领陕西省民政厅厅长李智远等到陕西省慈善协会调研指导工作时表示:“陕西省慈善协会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为陕西高质量发展作了重要贡献,成为陕西省慈善工作在全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