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3-08-17 14:19
来源:本站
灾情恰似病情,突如其来如山倒天倾,挥之难去如抽丝驱霾。7月末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卡努”等影响,全国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局地出现特大暴雨,造成多地严重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一幅恢弘的抗洪救灾图由此铺展开来,浓墨重彩。
如今,灾情渐渐退去,危害慢慢消减,一项与赈灾救援同样重要、同样艰巨的任务摆在人们面前,就是家园重建。
一如抗洪救灾的踊跃,全国各地爱心力量脚步不歇,持续跟进,向受灾地区群众施以援手,助其抚平创伤,重构美好生活。
京津冀的感动
8月7日,北京市慈善协会收到来自四川省什邡市慈善会的437万元捐款。这是首个向北京进行捐赠的县级市。
善有前因,爱有缘故。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正是北京对口援建什邡。此次北京受灾,什邡一份慈善捐赠倡议书接续起了两地15年的深情厚谊。
汶川地震中,什邡受灾严重,几成一片废墟。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北京3000余名援建者与什邡人民一道从废墟上重建家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首都援建模式”,一举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让什邡重获新生。
无论赈灾救援还是灾后重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善行义举从来都是给予灾区的不竭能源与动力。
拼多多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3000万元,安踏集团向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捐赠价值2000万元物资及1000万元善款,奇瑞集团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2000万元,圆通速递公益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蜜雪冰城公司分别向北京、河北两地慈善机构捐赠500万元善款,九州通医药集团捐赠价值500万元善款物资……援助京津冀等地灾后重建、复工复产。
为了满足京津冀灾区重建家园的物资需求,京东集团启动“同舟共建 一起加油”重建物资专场,将从全国调集物资和运力,全力保障所需物资的供应。此次水灾中,河北涿州多个图书仓库被淹,行业损失严重。为了帮助受灾图书商家降低损失,恢复经营,京东推出“加油涿州书库”专场售书活动,帮助商家盘点可正常销售的图书商品,并减免商家相应运营费用……
8月11日,山东省济宁市慈善总会走进了一位特殊的捐款者——今年已是84岁的退役老兵陈其良。他为河北涿州重建家园定向捐款1万元。这是济宁市慈善总会所接收的为涿州灾区个人捐款中的最大一笔。老兵习惯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人间之爱,在于风雨同舟,在于守望相助,在于众志成城。
东三省的力量
受8月2日以来强降雨影响,松花江干流右岸支流拉林河、牡丹江上游等相继出现超警洪水,东北地区洪水防御应急响应被提升至Ⅲ级。尽管挑战空前,但东三省人民强势抗灾,努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社会各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展开重建家园工作。
黑龙江省灾情始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来自全国各地的援手不断,款物络绎不绝。截至8月13日,黑龙江省慈善总会累计接收抗洪救灾捐赠款共计2191万元;截至11日,省红十字系统收到捐款1787万余元,物资价值161万余元;截至13日,团省委、省青基会共接收善款20684笔,总金额282万余元;截至13日,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已募集资金物资价值905万元……目前,善款物资正在持续发放灾区、发挥作用。随着洪水渐退,消杀清淤、路桥修复、农业减灾等生产生活恢复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尚志市正在抢修乡级公路,截至8月10日,所有受毁乡道均已全部打通。哈尔滨市选派134名市直机关干部组成工作队,下沉至尚志市各乡镇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在亚布力镇国光村,驻村工作队发现11名留守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工作队立即行动,在对儿童家庭进行物资捐赠的同时,积极与黑龙江儿童红十字基金会取得联系,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受7月下旬强降雨与8月上旬台风“卡努”残余环流的影响,辽宁多地出现大雨、局地大暴雨天气。目前,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正对受灾地区开展灾情统计核查和受灾群众救助,对受损道路、房屋进行抢修,全力推进恢复生产生活。
8月初,吉林省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部分县市发生洪涝灾情。舒兰市成为本轮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哪里有灾险肆虐,哪里就有慈善护佑。
国家税务总局舒兰市税务局吉舒分局党支部组织开展“携手慈善 与爱同行”主题志愿服务党日活动,为家乡群众奉献一片爱心;中华儿慈会圆梦专项基金一路奔赴,驰援舒兰;盐津铺子集团通过湖南省红十字会向吉林捐款200万元善款,助力同胞共守、重建家园;民建公主岭市委会迅速组织并协调爱心企业筹集物资运抵舒兰;吉林省洮南市委市政府紧急部署,筹集100余吨生产生活物资驰援舒兰……
为预防新的灾害,舒兰市金马镇、开原镇和七里乡等乡镇紧急转移23145人,市第三中学安置点接纳500余人,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安置点。这里虽是一个临时“大家庭”,却也充满了不是家人、胜似家人的温情与关爱。很多村民既是“受助者”,也是“助人者”。卫生大家共同打扫,生活大家彼此关照,一切井井有条。大家约定,灾情过后共建美好家园。
八闽大地的信心
今年的“杜苏芮”台风最先登陆福建,共造成全省266.69万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39.9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6.2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7396.27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701.76公顷;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3357间,一般损坏房屋间数14998间,直接经济损失147.55亿元。
为推动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合力投入抗洪救灾与灾后重建,福建省民政厅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台风“杜苏芮”灾后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务必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要将各类基本生活保障金发放到位;组织动员相关人员对受灾地区群众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严格落实孤寡、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和困境儿童探访关爱制度,加强走访探视,及时开展帮扶工作。
据悉,福建省财政厅、应急管理厅紧急下拨50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统筹用于搜救转移安置受灾人员、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开展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和应急整治、倒损民房修复等。
泉州市是此次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城正积极推进灾后恢复工作,加速对道路、水电、通信等设备设施的修复。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纷纷伸出援手,助力重建。
志愿服务是文明泉州的一大亮色,全市目前共有注册志愿者156万余人、志愿团队8000多个,数量居全省第一。灾中灾后,累计出动志愿者队伍2800多支、6万多人,服务群众达171万余人。灾后不到4天,泉州便恢复正常供水,电力、通信基本恢复,10万余株园林树木实现重植、移除,海陆空交通陆续恢复,文化场馆陆续重开,群众生活基本恢复正常,一举创造了灾后重建的“泉州速度”。“烟火气”的回归复原了泉州过往的温馨美丽。(李济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