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2-02-21 09:59
来源:本站
“谷爱凌”“冰墩墩”“金牌”……最近几天的微博热搜榜,几乎被北京冬奥会刷屏了,运动健儿们的一举一动被全民关注着。借着北京冬奥会的“春风”,全国各地开启了冰雪经济致富之门,各地充分发挥自然冰雪资源优势,促进“冰雪+”融合发展,让冰天雪地的“冷资源”,变成了红红火火的致富产业。
拓宽农牧民增收新渠道
博斯腾湖是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沿岸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让新疆博湖县成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展冰雪产业、开展休闲冰雪旅游最具优势的县域之一。该县围绕“全时、全民、全域、全景、全业”全域旅游“博湖模式”,不断丰富冰雪旅游产品供给,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新渠道。
近日,乌兰再格森乡乌图阿热勒村村民都古尔加甫和伙伴们牵着马和骆驼来到冰面上,准备为游客提供冰上骑马、骑骆驼、马拉爬犁等特色游玩项目。“随着来博湖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好。一天下来能挣上七八百块钱,周末能达到一千多块。”都古尔加甫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冰雪“旅游季”成为当地农牧民的“增收季”,该地积极开辟绿色通道,专门设立特色产品专场,持续开展农副土特产品、非遗文化进景区等助农利农措施,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展销”的方式,推广具有本地元素的特色“礼物”,充分释放“白雪换白银”的市场潜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另一边,内蒙古进一步挖掘整合冬季文化旅游资源,推出130余项大众冰雪运动,组织开展冰雪嘉年华、冰雪那达慕等特色活动,把“冷资源”转化为经济的“热效应”,成为百姓致富谋生的新产业。甘肃省天祝县祁连镇祁连村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小田变大田、一地两用、反租倒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方式,发展滑冰项目,不但拓宽了冬季旅游项目,也为当地农牧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冰雪经济让“冬闲”变“冬忙”
湖北百里荒平均海拔1200米,因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而得名。随着群众性冰雪娱乐项目和冰雪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百里荒游客逐年递增,一年四季客流不断。尤其是冬季,冰雪运动成为时尚,百里荒村2组村民、“红叶客栈”服务员丁兆玲的“冬闲”就变成了“冬忙”,收入也涨起来了。
“以前一到冬季,酒店没了客人,员工就放一两个月的长假,只能呆在家。”丁兆玲说,放假后,因为没有收入,一家人只能紧巴巴地过日子。如今周边很多农民都在景区找到了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他们有的成为雪场的员工和酒店餐厅务员,有的开办起农家乐和民宿,还有的发展养殖,牛羊卖给景区餐厅,实现了脱贫致富。
据了解,除了景区,沿途的田野、山坡都成了旅游者赏雪、戏雪的乐园,游客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尽情享受冰雪乐趣。农民烘烤的玉米、土豆、红薯都成了抢手货,农家乐更是一席难求。
在河北,唐山遵化山里各庄村打造的冰雪节,引进文旅项目,打造了占地150亩的冬季冰雪旅游项目,带动了大伙儿致富。贵州六盘水梅花山的高炉村过去全村206户村民均以务农为主,如今滑雪场、生态餐厅的生意火爆,实现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冰雪致富梦。
以冰雪资源为抓手,立足从单一冰雪旅游向文化、体育、民宿、美食等多极拓展,不断优化供给,延伸产业链,让冰雪游释放出良好的市场消费潜力,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张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