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5-02-25 10:18
来源:本站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银发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引擎。202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多项政策与创新实践密集落地,旨在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银发经济”顺应时势要求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首次将“银发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便利化、完善养老设施建设,并通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企业创新。湖南、重庆等地进一步细化政策,提出搭建银发经济消费体验区、增开老年旅游列车、支持适老化产品研发等具体措施。
湖南省政协委员吴卫建议,通过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结合,打造集“衣、食、住、行、医、娱”于一体的银发经济消费体验区,提供适老化设施与一站式服务,并定期举办“银发经济消费节”,展示老年产品与服务成果,促进供需对接。
天津市人大代表马丹呼吁加强适老化辅具研发,如爬楼梯机、智能护理设备等,以满足居家养老的刚性需求。北京市海淀区通过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政策,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医疗、康复服务,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升级。
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近日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构建覆盖全国的银发旅游列车体系,开发康养、慢游、怀旧游等主题产品。
探索“‘银发经济’+慈善”深度融合
2025年开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关爱与支持老年群体,慈善行业积极深化与“银发经济”的全方位融合,持续创新,通过开展慈善活动等实际行动,在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了“善行江门·福满侨乡”元宵万人健步行活动,吸引了逾万名干部群众参与。活动通过“体育+文化+慈善”的方式,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并募集善款超4000万元,用于长者助餐服务,惠及全市近百万户老人。该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还通过爱心集市、义卖等形式,将慈善与“银发经济”结合,推动老龄公益事业的发展。
北京市举办的“2025银发盛典”汇聚了政府、学界、企业等多方力量,探讨银发经济的发展与创新。活动中,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展示了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案例,同时强调了慈善在“银发经济”中的重要性。活动通过发布权威报告、分享实践案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老年人的福祉,推动慈善资源向“银发经济”领域倾斜。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提高养老服务品质,新建30个社区长者食堂,这是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对2025年工作作出的具体部署。在调研了几千份样本后,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理事长白莉发现,近半数受访老人希望更多市场化餐饮力量投身助餐服务。
“老年人用餐普遍比年轻人早。商务、民政部门可以鼓励社会餐饮企业与社区合作,错峰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既能更好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也能带动相关消费和市场发展。”白莉说。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多地将养老服务列为2025年省级民生实事。湖南省提出建设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500个、老年人“时光守护”床位2000张;广东省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超5万人次;山西省提出新建改造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是应对老龄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老年人美好生活愿景的关键路径。通过政策引导、创新实践与社会协同,我国正逐步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老年服务体系,让“银发经济”成为“朝阳产业”,助力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陈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