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4-07-15 14:36
来源:本站
仲夏草木长,清和好时节。7月的江苏扬州,绿野葳蕤,万物茂盛。7月9日,江苏省慈善项目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这里召开,总结推广各地各单位开展慈善项目工作的做法经验,推动省内慈善组织之间加深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合力推动全省慈善项目工作迈上新台阶。江苏省慈善总会会长李小敏在会上作了题为“坚守初心使命 坚持稳中求进 合力推动全省慈善项目工作迈上新台阶”的讲话。江苏省部分市、县(市、区)慈善总会、省级社会组织、热心公益知名企业等19家单位现场交流做好慈善项目工作的经验做法。
围绕慈善项目工作召开这样规模的会议,在江苏还是第一次。慈善项目是实施慈善帮扶的主要抓手,是开展慈善工作、发展慈善事业的关键因素。多年来,江苏省各级各类慈善组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重大部署,聚焦困难群众关切,积极筹措慈善资金,不断强化帮扶举措,推动慈善项目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近年来,为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慈善项目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展现了新气象。2021至2023年,全省慈善会系统共实施慈善项目7537个,帮扶支出84.31亿元,受益困难群众2228.19万人次,发放中华慈善总会援助药品价值22.87亿元、惠及20.23万人次,慈善帮扶资金总量、慈善项目数量、帮扶人次稳步提升,为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小敏在讲话中概括了这些年江苏省慈善工作尤其是项目工作的五个特点:一是更加有为融入发展大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慈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十三五”以来,以助力脱贫攻坚、助力共同富裕为主线开展慈善帮扶,取得良好效果。二是更加有的实施慈善帮扶。坚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慈善项目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不断增强。2021至2023年,全省慈善会系统80%的慈善项目围绕助医、助学、助困、助老、助残、助孤等展开,其中助学、助困、助医三大类项目占比普遍在50%以上,部分地区占比超75%,促进慈善项目与社会救助深度融合。三是更加有序开展合作联动。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建立多方协调合作机制,以慈善项目为纽带推进优势互补、资源统筹,慈善工作传导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更加有力推进探索创新。将慈善项目与商业保险、金融信托、产业配置等有机融合,并积极推进由物质类救助向服务类帮扶拓展,慈善帮扶呈现量增质升的发展趋势。五是更加有效健全制度机制。依照慈善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着力构建制度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慈善项目管理体系。
李小敏说:“江苏各地、各有关单位在慈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给人以启示,使我们对在新的起点上做好慈善项目工作、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围绕中心大局开展工作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确保慈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要明确时代方位。充分认识慈善事业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实施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更加自觉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切实担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三要把准功能定位。慈善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不可或缺上。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发挥助力作用;帮扶困难群众、提供慈善服务,是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发挥补充作用;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是在基层治理格局中发挥协同作用。只有适其位、明其责、行其道,才能充分发挥慈善的独特功效。四要推动工作进位。对照党委、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目前无论是慈善文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慈善帮扶的准度和力度,都还存在差距和不足,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也比较突出,需要我们以更强责任、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加快补短强弱,着力提质增效,努力在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实现进位、走在前列。”
李小敏指出,推动江苏全省慈善项目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在“把好向、入对门、找准人、务实功”上进一步下功夫。
第一,把好向。做慈善工作,首先要回答好慈善是什么、为什么做慈善这个基本问题。只有从认识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这个基本问题,才能坚守慈善初心使命,坚定慈善目标方向。要从慈善本原维度看其内涵特征,无论慈善事业推进到什么程度,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这个初心不能丢。从慈善历史维度看其发展规律,尽管在发展过程中有坎坷曲折,但慈善事业前进的脚步终究不可阻挡。从慈善价值维度看其光明前景,只要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务实创新、坚定正确方向,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道路一定越走越宽广。
第二,入对门。“把好向”解决的是为什么做、做正确的事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解决如何做、正确地做事的问题,而正确地做好慈善工作尤其是项目工作,前提是要入对门。具体讲,要入对三道门:第一道门有两扇门,一扇是发展事业的门,一扇是民生事业的门,慈善应当进的是民生事业的门;第二道门有两扇门,一扇是提高民生水平的门,一扇是守好民生底线的门,慈善应当进的是守好民生底线的门;第三道门就其在守好民生底线上发挥不同作用来区别,也有两扇门,一扇是发挥主导作用的门,一扇是发挥补充作用的门,慈善应当进的是发挥补充作用的门。
第三,找准人。慈善帮扶的对象是人,找准受益群体至关重要。找的点不准,慈善功能难以体现;找的面过宽,慈善资源难以支撑。只有找得准,才能更好地聚焦,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各地情况有别,需要关注的困难群体不尽相同,但就其共性而言,要重点聚焦三类困难群体: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如果说慈善项目工作有一个要把牢的“基本点”,助力解决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就是这个“基本点”;聚焦低收入困难人群。如果说慈善项目工作有一个要把住的“基本盘”,着力帮扶低收入困难人群就是这个“基本盘”;聚焦农村困难群众。如果说慈善项目工作有一个要把好的“基本面”,尽力帮助农村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就是这个“基本面”。
第四,务实功。入对了门,找准了人,做慈善工作就有了针对性。有了针对性还要有实效性,对困难群体既然给予了帮扶,就要力求帮得真切,扶得有力,使受助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此,有三点需要重视强化:一是提升项目可及性。实施慈善项目,要力求达到让受助者之困之忧确有所解的程度。二是拓展项目丰富性。慈善工作要与时俱进,将物质类救助与服务类帮扶有效结合起来,将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有机统一起来,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捷、更加实用的慈善帮扶。三是增强项目联动性。慈善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社会性是慈善事业的基本属性。增强慈善项目联动性,是慈善事业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加强慈善会系统纵向联动的同时,增强与政府救助的衔接联动、与其他组织的横向联动。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考察了扬州市助医项目和扬州慈善文化园。(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