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3-09-20 16:25
来源:本站
为便捷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兜牢民生底线,日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各地不断推进相应设施建设:在居家环境中,备好安全设施,多维度保障人们的日常健康与生活;出门在外时,在城市盲道、小区公共建筑等人群相对密集的地点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在保障居家生活、出行无障碍基础上,各地不断探索,相继推出一系列无障碍设施,让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让爱有“行”,让民生服务充满温度。
出行无障碍
发现外界环境的细节、更好地“看见”世界,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广大老年人、残疾人更好地采取相应的自身安全保护措施,这也是实现他们独立安全出行的必备前提。
日前,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慈善总会、市盲协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助残民生服务相结合,在延令街道残疾人之家联合开展“共享助盲帽”捐赠仪式活动。现场,泰兴市慈善总会向盲协捐赠了10顶智能助盲帽。首批符合条件的10名视力残疾人经厂家工程师评估、培训,并签订捐赠协议后,“装备”了期盼已久的智能辅具。
智能助盲帽作为无障碍智能助盲辅具,具备远程视频导盲、避障防撞等辅助性功能,可以解决大部分视力残疾人的出行和生活难题。视障人士还可以使用远程传输音视频导盲,更好地获知外界信息,在他人远程帮助下实现独自出行。
盲人小顾激动地说:“当我戴上帽子后,摄像头就能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距离,发出提示音,帮助我实现自主散步。之前只能依靠亲友带路,现在有了它,独立出行不再是梦想!”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日,人人配备一部手机,除了“看见”,老年人、残疾人的出行过程中,电子设备上的辅助性出行工具也必不可少。各种APP不断完善,进行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有的APP推出无障碍导航功能,帮助残疾人尽量避开台阶、陡坡等障碍物;有的APP上线“一键叫车”功能,让出行不便者无障碍地方便出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高德打车推出“高德助老 一键叫车”服务,老年人可以在高德地图APP内使用“助老打车”功能,进入助老模式。“助老打车”模式使用了更大的字号,让老年人看得更清楚、获取出行信息更加便捷。同时,“助老打车”起点可以自动识别,目的地可以在乘客上车后与司机面对面沟通,抵达目的地后,乘客还可以选择现金支付,不用担心没有开通电子账户。
让生活更有爱
在生活中,做好残疾人、老年人关心关爱服务,将惠民利民的政策实实在在地送到居民身边。一应俱全的无障碍设施与服务,无声地传递着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
自2021年起,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慈善会·大自然慈孝老人基金的支持下,顺德区残疾人康复协会、大良慈善会联合开展“无障行者”残疾人居家改造服务计划,为残疾人家庭提供适切的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及配置辅助器具的服务。
每年,项目都会联动大良街道各村(社区),由项目团队组成专项走访小组来到服务对象家庭进行走访,了解有无障碍设备安装需求家庭的实际情况,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以及配置辅助器具的服务,让他们在行动中享受便利,“住”得更舒心。
近期,福建省围绕行动障碍人士需求,以住宅小区为中心,打造了一批覆盖10分钟以上生活圈的无障碍样板区域。在设施建设过程中,广泛征求残障人士的意见,还在竣工阶段请他们体验测评。
社区生活圈内除了增设与改建标准坡道、盲道之外,还多了不少量身定制的设计:无障碍公厕内的镜子向下倾斜5度,坐轮椅的残疾人也能通过镜子整理衣冠;降低电梯按键高度并增设盲文标识,行动障碍人士自己就可以上下楼……这些改变让更多行动障碍人士能够自主、安全、便利地出行和生活。
辅助无障碍措施无处不见。在北京,首批手语导览服务上线,残疾人游客在故宫主要游览点,拿出手机扫描手语导览二维码,就可以在线观看相应景点的手语讲解视频;在海南省海口市,公共图书馆的视障阅览区,也为当地视听障人士提供了阅读的重要公共场所。
出行不愁,居家无忧,玩乐有伴——各地老年人、残疾人的幸福感正在不断上升。(杨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