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中华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2024-05-28 14:40
来源:本站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今年以来,各地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做精做细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工作,鼓励和引导致富能人返乡创业的同时,还引进培育一批“微工厂”“小车间”在农村“落户”,让村民变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增收。
壮大村集体经济 促村民就业
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是典型的拆迁安置村。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孩子、妇女。“为利用闲置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经过多次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辖区学校的校服订单需求量大,服装加工项目可行性较强。党员和群众代表集思广益,区里和街道办大力支持,利用闲置房屋,我们的服装加工厂便开起来了。”石家营村党支部书记贺文安说。
石家营村党支部协调项目申报,在多部门联审评估后,缝纫机等设备陆续入厂。“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让石家营村集体经济焕发出新活力。
江苏省仪征市坚持党建引领原则,研究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干部激励办法》,激发“头雁”工作激情,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探索强村富民路子。重庆市城口区沿河乡聚焦群众需求,引进服装加工公司,盘活闲置资产,成立沿河乡服装加工工坊,为农村妇女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场所。
灵活工作 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
走进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顺祥电子厂生产车间,工人分散在各条生产线组装电器配件。该电子厂加工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500人,被认定为湖南省示范性就业帮扶车间。今年,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在街道和村两委支持下,选址规划新厂房,为更多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工人可以在车间上班,也可以拿零配件回去组装,工作灵活性比较强。”顺祥电子厂主管李京桃介绍,新厂房大概两个月后投产,专门设立了残疾人车间,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就业机会。
“尤其是落户乡村的帮扶车间,既让村民鼓起‘钱袋子’,也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充满前景。”新田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社辉介绍,截至目前,新田县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出新政,成功引进培育就业帮扶车间79家,近3000人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
四川省泸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围绕当地需求特点,大力开发手工制作,创造出居家就业、灵活就业岗位,帮民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湖南省湘乡市梅桥镇大丰村家庭手工车间,积极探索灵活就业模式,大力推进零工市场建设,让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增收顾家两不误。
乡村小车间作为就业帮扶的重要载体,为农村群众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把帮扶车间建到群众家门口,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走上工作岗位,逐步把就业帮扶车间建成“发展车间”和“致富车间”。(张迎迎)